殘奧會期間,每天早上8點,殘疾人志愿者董明都會出現在“水立方”的貴賓區,開始她的引導員工作。乘著輪椅工作讓董明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艱辛,但她卻從未感到疲倦。“我非常享受這個過程。”董明說,服務奧運一直是自己的夢想,她要用實際行動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只要不斷努力,殘疾人也會成為有用的人才。
北京殘奧會期間,像董明一樣的殘疾人,享受著自己的體育盛會,享受著快樂的人生。他們為之興奮的是,改革開放30年來,殘疾人事業和我們的國家一起,走得扎實,走得精彩,使“我們的天空也蔚藍”。
讓我們用目光回望這難忘的30年歷程——
殘疾人事業駛入快車道
1978年,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恢復工作;1984年,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成立;1988年,代表各類殘疾人的統一組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宣告成立,標志著我國殘疾人事業駛入了快速發展的快車道。1993年,國務院成立了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2006年更名為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協調解決殘疾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組織協調聯合國有關殘疾人事務在中國的重要活動;各地各級相應殘疾人工作機構和組織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30年來,我國原有的單純救濟型、福利型的殘疾人工作,一步步轉變為一個領域廣闊的綜合性的社會事業;殘聯組織建成了從中央到村、社區的完整組織體系,基層組織直接關涉到普通殘疾人;殘疾人事業在更加開放的社會化模式下,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有關部門配合、殘聯組織充分發揮作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黨的十七大更明確提出“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發展殘疾人事業”。2008年3月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充分體現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8300萬殘疾人的特殊關愛和對殘疾人事業的高度重視。
制度建設日益完善
1990年,我國頒布并實施的《殘疾人保障法》,是我國第一部困難群體權益保障法;2008年4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修訂后的《殘疾人保障法》,凸顯了為殘疾人創造“平等、參與、共享”條件的理念;為促進實施這部法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出臺了地方性實施細則;我國還頒布實施了《殘疾人教育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等專門性法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涉及殘疾人權益保障的法律、法規已頒布實施了50多部; 2008年6月,我國還簽署批準《殘疾人權利公約》這部聯合國歷史上第一部全面保護殘疾人權利的國際法律文件。
從1988年至今,連續頒布并實施了5個發展殘疾人事業的5年規劃,把殘疾人事業納入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持續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全面促進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全面發展,有效改善了殘疾人的生存和發展環境。開展兩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尤其是2006年圓滿完成的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摸清了殘疾人基本情況,啟動了常態化的殘疾人狀況監測。
《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執行情況良好,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綜合服務設施達2125個,康復訓練服務機構達19000多個,特殊教育學校發展到1667所,就業服務機構達到3127個,托養服務機構達到1056個。創建法律服務中心和維權示范崗5998個。
充分享受改革開放成果
在改革開放的30年里,中國殘疾人事業在勉勵中奮起、在關愛中再生。
——生存和發展顯著改善。通過扶貧開發,634.67萬農村貧困殘疾人解決了溫飽;實行城鄉最低社會保障等社會救助措施,1067.2萬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通過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聾兒康復、精神病防治康復等工程,850多萬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復;實施職業和實用技術培訓,433.7萬城鎮殘疾人實現就業,1696.6萬農村殘疾人參加勞動;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大幅度提高,在校盲、聾、智殘學生達58.3萬人,通過開展扶殘助學,累計資助貧困殘疾學生16萬人次;各級法律援助服務機構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援助10萬件。2004年全國命名了12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市,“十一五”期間,還將在全國范圍內建成100個無障礙建設城市。
——文體生活豐富多彩。全國已建成地市級以上殘疾人文化活動場所1036個,體育活動場所1324個,參加殘奧、特奧、聾奧的殘疾人運動員達260多萬人。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出訪瑞士、美國、澳大利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8年北京殘奧會,中國代表團參加全部20個大項比賽,繼雅典殘奧會后再次取得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雙第一,取得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國際影響不斷擴大。我國全面參與、推進國際殘疾人事務,積極加入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與國際殘疾人組織和有關國際機構建立并發展良好的合作關系。中國殘聯主席鄧樸方榮獲聯合國人權獎和奧林匹克勛章。
——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殘疾人由被動受助對象變為平等參與主體,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國家和地方政府兩次表彰了一大批殘疾人自強模范,一批殘疾人優秀代表走上領導崗位。
——全社會廣泛倡導人道主義和現代文明社會的殘疾人觀,使殘疾人權利受到越來越多的尊重和保障。全國助殘日、志愿者助殘、紅領巾助殘、文化助殘、科技助殘、法律助殘等多種助殘活動蔚然成風,全國10萬個助殘志愿者聯絡站,287萬助殘志愿者登記在冊,受助殘疾人達316萬人。
回望過去的30年,我國的殘疾人感到溫暖;展望未來,他們有信心和全國人民一道,齊心協力,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