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從北京到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廣東南部的2400公里中,僅有京廣、京滬兩條鐵路連接南北。買票難、運貨難、沿線革命老區脫貧難,鐵路運輸瓶頸嚴重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在百姓的期盼中,中國鐵路史上工期最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長的鐵路大干線——京九鐵路,于1996年9月1日通車運營。沿線百姓送給京九鐵路一個愛稱——“大京九”。
十余年過去了,“大京九”不負眾望。截至2006年,累計完成旅客發送量3.68億人,貨運量2.46億噸,以全路3%的營業里程,完成了全路7.0%和4.4%的客貨周轉量。統計顯示,京九鐵路每產生1元直接增加值,就會拉動沿線地區相關產業產生5.7元的增加值,一條以京津冀、粵東南經濟聚集區為雙龍頭,以江西昌九工業走廊為腹地的“大京九”經濟增長帶正在崛起。
幾代人的企盼,3年鋪通近2400公里
1996年9月,“大京九”開通運營次日,首列北京至深圳的105次列車駛進江西井岡山站時,老區沸騰了。許多老人從山中蹣跚幾十里趕到火車站,就是為了看看盼了幾十年的火車。
京廣鐵路建成以前,東部沿海地區客貨需求激增,客運量和貨運量較新中國成立初期增長了十幾倍,而僅僅依賴京滬線與京廣線,鐵路運輸能力只增加了兩三倍。廣東省每年調入的物資只能運進37%,調出的商品只能運走40%。與此同時,中部老區由于長期不通鐵路,發展嚴重滯后。京九鐵路沿線9省市有國家級貧困地區12個,農民人均年純收入最低的只有980元,遠遠低于所在省和全國農村的平均指標。
1993年,京九鐵路在千呼萬喚中全線開工。鐵道部把京九鐵路列為“八五”期間鐵路建設的頭號工程,組織了21萬人的“鐵建騎兵”,一條北起北京、南至深圳、連接香港九龍的“大動脈”3年內橫空出世。
作為改革開放后建設的規模最大的南北鐵路大通道,“大京九”頭頂多項桂冠:全長2397.5公里的京九鐵路干線一次性建成,建設規模之大居全國鐵路之首;從全面施工到全線鋪通,僅用3年,建設速度之快居全國鐵路第一;工程土石方2.5億立方米,打通隧道150座,工程量與施工難度鐵路史上罕見。
南北客運大動脈,東西貨運大通道
京九沿線是我國東中部結合地帶,在國家梯度開發戰略中處于溝通南北、承東啟西的重要地位,“大京九”的誕生為緩解運輸壓力,增加相關通道能力創造了條件。
1998年鐵道部將京九鐵路定位為“以貨為主、兼顧客運”,它從此成為中國鐵路貨運最繁忙的干線之一。“三西”地區的煤炭等重點物資,經京九線、阜淮線運往華東地區,形成北方地區通往華東地區的第二貨運通道;朔黃鐵路可以通過京九鐵路、津霸聯絡線,形成到天津港的煤炭運輸通道。目前,天津港下水煤炭中,約有35%是經由京九鐵路運達。
同時,京九線使京滬鐵路可以騰出更多能力承擔旅客運輸。有了“大京九”的分擔,京廣鐵路目前開行的客車對數比1997年增加了約一倍,通達的時間縮短了近8小時。
京九鐵路還帶動了東西方向的鐵路拓展,有利于加強京九沿線各省市與相鄰省市之間的聯系。截至2006年,京九鐵路累計完成旅客發送量3.68億人,貨運量2.46億噸,平均客貨運密度分別是全路平均的2.34倍和1.44倍。
由于南北方向新增加了這樣一條雙線大能力運輸通道,鐵路網整體運輸保障能力也得以增強。1998年特大洪災期間,2001年6月華南地區連日暴雨期間,今年初雨雪冰凍災害期間,京九鐵路都為疏導滯留旅客做出了重要貢獻。
脫貧致富發動機,沿線發展主軸線
如果不是“大京九”,革命老區江西贛州的果農們無法想象,自己會培育出一個種植面積世界第一、年產量世界第三的臍橙主產區。贛州臍橙不但走進了國內大中城市,而且闖入東南亞、歐洲、中東、北美等國際市場。果農們感嘆,“山溝溝里火車跑,果子變成金元寶。”
贛州臍橙業只是“京九效應”的一個縮影。截至2006年底,京九鐵路運營10年創造直接增加值累計約1244億元,拉動沿線地區產生增加值累計約7765億元,“大京九”被鐵路沿線百姓喻為“脫貧致富的發動機”。
京九鐵路使沿線貧困地區農民人均收入加速攀升。由于京九鐵路直接和間接地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2005年鐵路沿線部分地區主要農產品產量比1995年增長了23.3%,比全國增長率14.2%高出9個百分點。在開通后的10年間,京九沿線地區工業產值、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了1.8倍、2.7倍,沿線城鎮化水平提高了12個百分點,沿線67%的國家級貧困縣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超過了全國平均增長率。
更令人振奮的是,一條以京津冀段、粵東南段為雙龍頭,以昌九工業走廊為腹地的京九鐵路經濟增長帶初見雛形,并逐步成為沿線省份重要的發展軸線和經濟載體。隨著商丘、聊城、阜陽等一批新興區域經濟增長極的迅速崛起,“大京九”作為區域發展的主引擎,還將發揮更大的潛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