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oo950"><tr id="oo950"></tr></sub>
  • <u id="oo950"></u>

    1. <u id="oo950"></u>

      <track id="oo950"></track>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特別報道《潮涌東方》(十四):《社會保障》
      特別報道《潮涌東方》(十四):《社會保障》
      中廣網    2008年11月20日 10:45
      [打印本頁] [推薦給朋友] [字號 ] [關閉]
          三十年滄桑巨變,三十年風雨兼程。一個偉大的歷史抉擇,一段不朽的東方傳奇!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特別報道《潮涌東方》。

          總監制:王求
          總策劃:趙忠穎
          監  制:王曉暉、王宴青
          策  劃:劉曉龍、楊志東、諸雄潮
          統 籌:胡國華、孫樹鳳
          本期節目監制:孫樹鳳
          撰  稿:李景然  許  靖
          采  訪:中央臺記者張英林、毛更偉,吉林電臺記者趙孟秋 、馬也,廣西電臺記者楊俊英

          今天刊播第十四篇:《社會保障——改革成果人民共享》

          作為農民自我感覺和城市人有很大的區別,上醫院去了別的患者都有這個報銷那個報銷,我們啥報銷都沒有。

          前些年,說到看病難看病貴,農民群眾有這樣的順口溜:“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住院一禮拜,一年活白干”。

          當時搞這個合作醫療向我們宣傳的時候思想還有點顧慮,在我周圍這樣的有顧慮的老百姓太多了。有的老頭就說我有那幾十塊錢還不如裝壺酒了。

          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已經基本覆蓋廣大農村,它讓許多農民兄弟從“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恐懼和無奈中走出來,真切的感受到社會保障的溫暖和力量。

          改革開放前,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社會保障”這個詞還非常陌生。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百業的興起打開了局面,也為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創造了契機。 
       
          在九十年代之前,我們國家主要是實行的這種計劃經濟,或者更早一些一直都是計劃經濟。

          國家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副司長王治坤清晰地記得城市低保建立前后的情況,“過去我們國家的保障在城市主要是靠單位來進行保障,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國家都給安排工作,這樣你家里有什么困難,基本上都有單位來幫助你解決。政府救助的都是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在農村也一樣,在農村過去一直是靠集體來進行保障,國家救助的是那些喪失勞動能力的病殘人員,這樣整個國家城鄉直接救助的人口比例非常小。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國有企業被推向市場,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大批人員下崗失業。這種情況對人們形成的心理沖擊不言而喻。政府過去僅僅救助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的救助制度,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不能保障那些首次體驗失業之痛的人們。在這種背景下,1993年,上海市率先進行探索試點,1997年,國務院在全國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現在,不僅城市,還包括農村,已經基本實現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覆蓋。”

          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說過:“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中央之所以下如此大的決心解決低保問題,因為領導們深知,民安則國安,民生幸福是社會穩定發展之本。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6年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社會保障制度在其中濃墨重彩!報告提到: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切實保證各項社會保險金的及時支付。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搞好做實個人賬戶試點工作,擴大試點范圍;加強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建設;研究適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辦法等等。

          30年彈指一揮間。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變化翻天覆地,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春風化雨般潤澤著老百姓的生活。

          今年68歲的李水有是廣西貴港市港北區根竹鄉根竹村的村民,去年12月,他不幸腦出血,住院花去了12萬多元的醫療費。就在全家為昂貴的醫藥費愁眉不展時,鄉政府給他家送來了報銷所得的4萬元現金,在家精心照顧老人生活起居的兒媳婦黃紅燕,對新農合的好處贊不絕口,
      “我家公得的是重病,他現在得到了新農合大病救治,我們已經拿到手了,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農民的關心愛護。”

          中央財政和各級政府補貼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擺脫了以往“小病扛,大病拖”的狀況,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縣(區、市)達到2729個,已覆蓋所有含農業人口的縣(區、市),參合率為91.5%。農民們心情輕快了,生活前景更加美好!
      [音響]突然有病就等于特大災害一樣,有的時候求親戚、求朋友,都辦不到。所以我自己感覺確實是挺好的。從這往后再辦合作醫療,老百姓都認識到了。

          30年改革開放,發展和保障并行,成果由人民共享。今天,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框架已經基本形成。

          在城鎮,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險制度基本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實施;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今年也已經全面推開,新型合作醫療改革試點正在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正在積極探索。

          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全國財政用于社會保障支出五年累計1.95萬億元,比前五年增長1.41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2007年參保人數突破2億人,比2002年增加5400多萬人;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擴大到11個省份。”

          近年來,我國政府進一步加大了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2008年,預算安排社會保障支出6684億元,較上年增長1288億元。商業保險正積極發揮經濟補償、社會管理功能,全國有54家保險公司開展了商業養老保險,107家保險公司開展了健康和意外保險,并成立了10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保險業為市場提供的養老、健康保險產品超過1000種。目前,全國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都突破了1億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史衛民認為,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是一種互為支撐、相輔相成的關系。夯實社會保障制度,將使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充滿活力。“一個社會要和諧,要進步,它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過去我們可能只注意經濟發展速度,不注意別的,那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虧空,現在在新的科學發展觀的理念之下要彌補這個虧空。使得整個社會發展是有序的、公平的、公正的,對每一個人的發展提供良好條件。隨著經濟的進步,我們也有能力,政府也有能力、有資金,能夠建立這樣的制度模式了。經過30年的進步、積累,我們現在有這個能力通過提供社會保障促進社會發展。”
       
        改革開放讓中國以一種更加寬廣的胸懷走向世界,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和偉大復興,正在成為世界東方一道靚麗的風景,溫暖和諧的陽光正照耀著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欣欣向榮的社會保障事業正在給越來越多的人帶來新的希望!

      往期回顧:

          念改革開放30周年特別報道《潮涌東方》(一):偉大轉折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特別報道《潮涌東方》(二):永遠的旗幟—經濟特區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特別報道《潮涌東方》(三):《希望土地》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特別報道《潮涌東方》(四):《國企改革》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特別報道《潮涌東方》(五):《民營激流》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特別報道《潮涌東方》(六):《財稅之變》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特別報道《潮涌東方》(十一):《藝術魅力》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特別報道《潮涌東方》(十三):《居有其屋》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編:李倩      
      策劃 更多...
      標題:[調研報告]蕪湖:發揮經驗 輝耀皖江
      內容摘要:30年間,蕪湖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圖片報道 更多...
      30年感知百姓冷暖 電視劇尋求新突破
      30年,中國青年偶像過眼錄
      [當年曾流行]出租車:北京城市名片日日新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韩国理论_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播放老_久久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色欲_99re6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2. <sub id="oo950"><tr id="oo950"></tr></sub>
    3. <u id="oo950"></u>

      1. <u id="oo950"></u>

        <track id="oo950"></track>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首页 | 一本久久α久久免费精 | 色多多视频在线导航 | 欧美精品国产免费无 | 亚洲狠狠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久 | 亚洲精品中文子幕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