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來,蕭縣不斷完善基礎配套,強化要素保障,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園區產業承載力,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園區共入駐企業428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26家、高新技術企業48家、戰略性新興企業39家。
不斷完善基礎配套。科學編制《蕭縣開發區國土空間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及其它專項規劃,大力推進配套建設項目,補齊發展短板,提升配套水平,順利完成開發區輕化工業園、核心區路網、4座污水處理廠和3座自來水廠2家熱電廠、2家天然氣公司、標準化廠房60萬平方米的建設任務,有效解決了企業生產生活用水及污水處理問題。同時堅持產城融合、產研一體,有序推進表面處理中心、智慧園區平臺和產城商業綜合體等建設,逐步完善產業生態體系。
大力強化要素保障。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緊密結合功能定位,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強化部門協調合作,積極為企業提供金融、稅收、土地、用能、技術、數據、人才等各類要素保障。同時在提升創新力上突破求變,不斷提高企業創新策源力、成果轉化率、產創融合度;在提升供給力上突破求變,努力實現縣域“資源開發—招商引資—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在提升集聚力上突破求變,加快打造現代園區網絡,確保項目順利推進,早日投產。2024年,蕭縣開發區共簽約項目51個,總投資273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4個、10億元以上項目6個、50億元以上項目2個。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聚焦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組織開展“局長走流程”活動,設立為企服務專窗、“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增設經濟開發區窗口,促進蕭縣不動產長三角虛擬專窗建立和運行,先后與10省19個縣(市、區)成功簽訂“跨省通辦”協議;大力推動“政務+金融”在全縣38個農商行網點實施安徽省一體化智能自助系統與農商行自助終端對接,2024年以來辦理相關事項超5萬件。聚焦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嚴格執行“誰執法誰普法”制度,推出“綜合查一次”等改革舉措,開展“法律服務進萬企”等專項活動。聚焦引培結合的發展環境。圍繞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企業登記注冊、發展壯大等方面持續創優工作舉措,助力企業引進培育、科技創新、保護專利,確保企業在高質量發展中自身利益不受損害。同時根據產業定位,實行全員包保、全程代辦服務,建立“企業吹哨、服務周到”的工作機制,用心用情當好“店小二”。2024年,共幫助企業招聘員工1500多人、協調銀行貸款2.2億元,解決企業實際困難240多件。
全面激發園區活力。持續深化改革,積極以標準地改革試點推進畝均效益評價和標準地出讓,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提升區域評估工作水平和成效。持續強化科技賦能,積極以新大陸院士工作站、華龍耐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為龍頭,對接中國礦大、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激發縣域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持續創新管理機制,探索實行“管委會+公司”管理體制,按照政府推動、企業運營、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開發模式,逐步將建設、招商、運營、管理和園區服務委托給市場主體承擔。持續開展園區整治,全面排查低效用地和僵尸企業,成功處置僵尸企業16家、盤活閑置土地3500畝,新招企業22家,使園區在“騰籠換鳥”工作中取得新突破,展現新活力。(張祖北)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