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4月11日消息(記者 劉暢司晨 通訊員 劉小悅)江淮潮涌,普惠生輝。從科技企業的騰飛之翼,到田間地頭的豐收畫卷;從小微商戶的煥活生機,到文旅生態的詩意綻放……近年來,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以下簡稱“安徽中行”)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以金融之力書寫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的時代新答卷。
陪伴科創企業邁上“新賽道”
“從申請到放款僅3天,中行的效率讓我們能專注研發和生產。”蚌埠某智能傳感器企業負責人感慨。
該公司是安徽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作為蚌埠市智能傳感產業集群中的重要一員,近年來在電子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已成功將產品遠銷至歐美市場。然而,因海外訂單激增公司也面臨資金缺口。蚌埠中行主動對接,針對企業融資需求為其量身定制400萬元“專精特新”信用貸融資方案,并為其申請優惠貸款利率,通過“信貸工廠”快速審批,3日內完成審批放款,助力企業搶占國際市場。
安徽中行緊跟時代步伐、順應發展趨勢、創新服務模式,積極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助力科創企業邁上“新賽道”,全面提升對“專精特新”企業服務水平和能力。截至2024年末,安徽中行普惠科技型企業授信余額240.58億元,較年初新增97.94億元。
當好服務初創企業“主力軍”
小微企業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促進就業和活躍市場的中堅力量。安徽中行持續做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加大對普惠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市民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
潘先生是安慶市迎江區一名自主創業者,從事汽車零配件銷售,2025年春節前夕,急需資金購進一批汽車零配件。“我創業時間不長,自有資金僅有30余萬,安慶中行了解到我的需求后,僅僅不到3個工作日就向我發放了50萬元個人創業貸款,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潘先生說。
近年來,安徽中行相繼推出“商圈貸”、“租金貸”等產品,激發個體工商戶發展新動能,助力擴大內需。截至2024年末,已為超6萬個體工商戶提供近180億元貸款支持。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為6482戶新市民投放“新市民”創業貸款12.46億元。
為江淮糧倉下足“及時雨”
安徽是農業大省,夯實“三農”工作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是重中之重。安徽中行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聚焦“三農”工作,持續加大金融資源投入力度。
糧安天下,種筑基石。
安徽以全國4.3%的耕地生產了全國6%的糧食,全省糧食面積、產量位居全國前列。2024年9月,在蚌埠固鎮縣任橋鎮大余村,一臺臺收割機穿梭在田間地頭,滿載玉米的農用車將豐收的喜悅傳送到千家萬戶。王女士是固鎮縣種糧大戶,2024年她承包了2800多畝土地種玉米,在玉米收獲的時節,每天大約收割300噸玉米。“當初種植玉米前我們遇到了難心事,因為購買肥料、種子、農藥等都需要一大筆資金。蚌埠中行及時給我們貸款了150萬,真是幫了我們大忙!”王女士話語中掩蓋不住對中行的由衷贊譽。
2024年末,安徽中行涉農貸款余額近1100億元,重點圍繞糧食安全、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農業“土特產”、常態化幫扶等重點領域,積極開展“富民產業增效”振興計劃,推出“助糧貸”“托管貸”“益農快貸”“糧食收購貸”等產品,得到了廣大農戶認可,有效解決了農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助推徽州文旅“火出圈”
長江、淮河、新安江數流穿境,黃山、九華山、天柱山享譽海內外,徽劇、黃梅戲傳唱古今……作為中國旅游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近年來,安徽深入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安徽中行以“金融之力”賦能“文化之韻”,持續提升對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資金支持與綜合服務,助皖美旅游“出彩”,徽州文化“出圈”。
在池州,“初心叁舍”民宿因重建出現資金周轉困難,池州中行第一時間為其提供純信用低利息的旅游商戶貸,目前民宿已經擴展到18間客房,生意越來越紅火。
在黃山,安徽中行與黃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密切合作,開展數字化文旅探索。中國銀行手機銀行推出的“福仔云游記-云游黃山”活動,將金融、文旅、游戲、數字藏品有機結合,目前已有約338萬人參與云游黃山活動,將省內優質旅游資源推向全國。
金融活水潤澤“詩與遠方”。安徽中行致力于全省旅游業發展,成立文旅行業工作專班,支持鄉村旅游等文旅行業發展,提供貸款近87億元,其中鄉村文旅產業貸款超16億元,為1800多戶民宿、餐飲、農家樂等個人客戶提供金融支持近3億元。
記者獲悉,近年來,安徽中行將金融活水精準注入實體經濟的經脈,用赤忱初心守護社會民生福祉。2024年,安徽中行普惠貸款當年新增192億元,普惠戶數當年新增2.58萬戶,普惠金融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不斷提升,在2024年安徽省“賦金融動能繪五篇華章”金融“五篇大文章”勞動競賽中,榮獲普惠金融冠軍獎。
奮斗正當時,進取永不止。未來,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始終秉承“金融為民”初心,以創新為發展引擎,以服務詮釋責任擔當,持續深耕普惠金融沃土,為中國式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注入強勁金融動能。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