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池州4月17日消息(記者 張琳琳)4月15日上午,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新質生產力產業推介會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魏奉思、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晉濱、俄羅斯宇航科學院院士白照廣等一眾院士專家,與眾多企業家齊聚一堂,共謀新質生產力產業發展路徑。會上,備受關注的池州“平天”星座項目正式宣布啟動,其首發星“池州一號”衛星揭幕。

“平天”星座啟動,“池州造”火箭預計8月首飛

在推介會上,魏奉思作主題報告,曹晉濱等院士作交流發言。他們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行業經驗,為產業發展提供了高屋建瓴的見解與思路。

魏奉思院士作主題報告(央廣網記者張琳琳 攝)

會上,空天數智技術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立。據介紹,該實驗室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空天科技學院、數字太空(北京)科技股份公司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空間與地球科學學院聯合成立,旨在貫徹哈工大空天科技學院開放辦學思想,推動空天產業發展,引進更多的高校、研究機構和產業組織參與,布局前瞻課題,在政府和企業支持下研發關鍵技術,落地應用場景,引領和推動我國空天數智科技領域的技術創新與示范應用。

“平天”星座啟動(央廣網發 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供圖)

大會現場,還舉行了“平天”星座啟動及“池州一號”衛星揭幕儀式。北京星移聯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媛媛介紹,將圍繞“通、感、算、承載”打造多功能融合星座,部署“60+N”顆異構化載荷衛星。這些衛星將以通信和算力載荷作為主要功能載荷,并配置不同類型的遙感載荷,為用戶提供即時的多源數據融合高效解決方案,以及星間星地的數據傳輸能力。

“池州一號”衛星揭幕(央廣網發 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供圖)

據悉,作為“平天”星座的首發衛星,“池州一號”計劃在今年底搭乘池州造“智神星一號”火箭發射升空。此外,星移聯信公司還規劃于2026年上半年再發射3顆衛星。而令人期待的是,池州造“智神星一號”火箭預計在今年8月實現首飛。“我們目前正在開展兩項大型地面試驗,一切都在為8月首飛做準備。”星河動力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百奇介紹道。

值得一提的是,會議現場還為8位院士專家頒發了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江南航天城發展顧問聘書,梅花創投、老鷹基金、數字太空等投資機構和企業分別作了交流發言;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池州市投控集團和梅花創投簽約了星空探測基金,將重點支持航空航天、先進制造、新材料等領域的優質項目落戶發展,“我們期待撬動更多產業資本,以資本賦能招商,推動更多新質生產力產業在江南航天城集群發展。”梅花創投創始合伙人吳世春表示。

江南航天城規劃出爐,院士專家現場“把脈”

在隨后召開的江南航天城專題匯報會上,北京亦莊工業研究院院長劉寅向大家介紹了江南航天城規劃。目前,池州現已構建起涵蓋火箭制造、衛星載荷、航天材料等領域的完整產業鏈,在中部地區形成了獨特的產業優勢。江南航天城建設將以運載火箭制造、衛星智造為主線,同時發展衛星互聯網綜合應用、商業航天文旅、航天新材料三大支撐產業,構建“2+3”產業體系。

各位院士專家為江南航天城規劃及池州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提出了多項建議。他們指出,江南航天城要立足自身優勢、找準自身特色,細化完善發展規劃和措施,在技術研發、成果應用、人才引進等方面持續發力,算好投入產出“經濟賬”,確保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主持工作)柯春平介紹,江南航天城的發展目標是,到2027年,基本建成完整的商業航天產業鏈,顯著提升制造、研發和場景應用能力;到2030年,形成百億級產業集群,全面融入安徽省空天信息產業格局,建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制造基地和應用示范區。

柯春平表示,作為首個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經過十余年深耕細作,形成了以新材料、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為主導支撐的產業體系,目前已集聚企業400余家,規劃產能超1000億元。“參與本次推介會的院士專家、企業家、投資人,所聚焦專注的新能源、半導體、智能制造、商業航天等產業領域,與集中區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與集中區的產業定位高度一致,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和共贏機遇。”柯春平現場邀請各位院士專家、企業家多來集中區走一走、看一看,在新一輪的產業轉型升級中搭建起優勢互補、合作互利的新平臺,“我們將以最大的熱情、最優的服務助力企業發展,與大家在這片宜業宜居的熱土上雙向奔赴、彼此成就,共筑美好未來。”

編輯:劉暢司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