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馬鞍山4月17日消息(記者 張琳琳)4月17日,隨著合龍段鋼梁焊縫焊接完成,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橋——巢馬鐵路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正式合龍,為巢馬鐵路早日通車奠定堅實基礎。

巢馬鐵路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正式合龍(央廣網發 中鐵大橋局巢馬項目部供圖)

作為巢馬城際鐵路控制性工程,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起自和縣,經江心洲中段,到達當涂縣。大橋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設計時速80公里;下層為四線鐵路,其中兩線為城際鐵路,設計時速250公里,另外兩線為預留鐵路,設計時速200公里。長江左汊主通航橋設計為主跨(2×1120)米三塔鋼桁梁斜拉橋,也是世界上首座單跨超千米的三塔斜拉橋。

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由安徽省投資集團旗下安徽省合馬高速鐵路公司投資建設、中鐵大橋局承建。據中鐵大橋局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項目副總工曹士運介紹,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鋼梁架設遵循先邊跨后主跨的施工順序,邊跨鋼梁頂推到位后,由南北兩塔向中跨單懸臂架設,中塔同時向兩側進行雙懸臂架設,最終實現兩個合龍口精準合龍。“由于合龍口兩側雙懸臂、單懸臂長度不對稱,且兩個主跨合龍線形相互影響,加上結構溫差、荷載、環境風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給多合龍口無應力同步合龍帶來了挑戰。”

為確保主跨鋼梁精確合龍,中鐵大橋局自鋼梁制造階段就深化數字模型與施工協同,采用零件智能加工與構件智能焊接技術,實現了鋼桁梁全過程自動化、智能化制造。在鋼梁架設階段,為確保吊裝全過程安全、可控、穩定,項目部對曾服役于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的1800噸架梁吊機進行智能化、信息化改造。

曹士運介紹,項目部首創了智能感知與分析+數模雙驅動的智能控制系統,該智能系統能快速完成合龍狀態評估與方案優化,顯著提升了復雜環境條件下多合龍口的精度控制能力和時效性,為超千米級斜拉橋多合龍口同步合龍提供了智能化解決方案。由于懸臂長、抗風穩定要求高,項目部在施工階段進行了風洞試驗,保證雙懸臂架設過程中的抗風安全。

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央廣網發 中鐵大橋局巢馬項目部供圖)

巢馬城際鐵路是安徽省首條省市共建的城際鐵路項目,由安徽省投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江東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合肥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總投資255.83億元。安徽省鐵路集團代表安徽省投資集團履行省方鐵路出資人職責,其旗下安徽省合馬高速鐵路公司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以“打造世紀精品工程”為目標,強化黨建引領,推動黨建、業務融合發展,充分發揚鐵軍精神,時刻保持“滿弓”狀態,積極攻堅克難,高效推進巢馬城際鐵路建設。

巢馬城際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北接合杭高鐵,東聯寧安高鐵,是馬鞍山與安徽省會合肥的直接聯通線,預計2026年9月通車,屆時,合肥至馬鞍山通行時間將縮短至45分鐘。

安徽省合馬高速鐵路公司副總經理張校平介紹,巢馬城際鐵路正線全長60.757公里,聯絡線全長11.667公里(單線),設計時速350公里,全線新建車站3座,分別為含山站、鄭蒲港站、馬鞍山南站。項目建成運營后,將在皖江兩岸建起一條快速新通道,對進一步拉近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之間的時空距離,完善區域高鐵網絡布局,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劉暢司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