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才能更好地發揮創新引領發展的作用。如何更好、更快地推進科技同產業無縫對接,讓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省人大代表楊金龍:走好融合“最后一公里”
創新是安徽最閃亮的名片。去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揚帆起航,安徽在創新領域取得諸多世界矚目的成果。安徽在科技創新、人才引進、成果轉化等領域出臺一系列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好政策。應進一步細化更具體的配套政策,讓各項優惠政策可操作、能執行、早落地,走好產學研深度融合“最后一公里”。
@滿江紅的名單: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突破制約產學研相結合的體制機制瓶頸,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
@家是快樂窩:積極利用安徽的創新優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省政協委員楊桂生:健全激勵機制推動協同創新
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關鍵在于形成收益共享、風險共擔、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激勵機制。企業應在實現產學研協同中起主導作用,主動提出創新需求,學研機構按照企業需求完成創新任務;企業吸收和應用創新成果,根據其產業化價值給予相應報酬。產學研擰成“一股繩”,科研成果才能變成現實生產力。
@裕安陳華鋒:深度融合是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做好科研人才的激勵性保障,扶持實體經濟。沒有轉化和運用,再好的科研成果都是“鏡中月”。
@虎妞醉里挑燈看劍:安徽正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一批舉世矚目的重大科技創新都刻上了“安徽烙印”。(記者 桂運安 吳量亮 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