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翔長空辭舊歲,金蛇起舞報春暉。佳節前后,北京舞臺也洋溢著濃郁的非遺氣息,京劇、昆曲等傳統戲曲爭相上演,曲藝、皮影等表演形式相繼亮相,無論是在藝術殿堂,還是在散落城市各處的古老會館、演藝新空間,非遺藝術呈現出繁盛的局面。觀眾在熱鬧祥和的節日里走進劇場,就能與非遺元素“撞個滿懷”。
藝術殿堂京劇昆曲國韻悠揚
春節期間,國家大劇院、長安大戲院、中山公園音樂堂、吉祥大戲院等劇場均有京劇上演,名家名段、經典大戲好戲連臺。
“每年大年初一,北京京劇院都與中山公園音樂堂合作上演京劇名家名段演唱會,已連續演出了16年,今年仍將繼續。”北京京劇院副院長朱甲說,今年,北京京劇院領銜主演程派青衣遲小秋,楊派老生楊少彭,梅派、王派青衣王怡,老旦沈文莉,青衣、花旦朱虹,老中青三代京劇名家新秀匯聚一堂,在古老的皇家園林中,《鎖麟囊》《珠簾寨》《太真外傳》等膾炙人口的唱段將充分展現各流派獨特藝術魅力。
據了解,北京京劇院在今年春節期間,在北京的各大劇場上演37場傳統大戲,并聯合長安大戲院、吉祥大戲院分別舉辦“新春佳節·經典京劇劇目展演”和“2025國粹吉祥迎新春經典劇目展演”。長演不衰的《四郎探母》、展示梅派藝術魅力的《鳳還巢》、充滿吉祥寓意的《龍鳳呈祥》等作品登上京城舞臺,喜愛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京劇藝術的戲迷,都能乘興而去、盡興而歸。
被稱為“百戲之祖”的昆曲在京也深受觀眾喜愛。大年初一至初七,北方昆曲劇院在梅蘭芳大劇院、天橋劇場、吉祥大戲院上演11場經典劇目演出。在梅蘭芳大劇院上演的“盛世迎春清音頌雅韻氍毹展新顏·2025迎新春昆曲演唱會”,匯聚了久經舞臺歷練的昆曲名家和以聲傳情、深受觀眾喜愛的成熟演員,可謂群星薈萃。
多元空間碰撞非遺激活文旅市場
當非遺與古老戲樓、會館、演藝新空間相互碰撞,宛如展開一場跨時空的文化對話。
正乙祠戲樓被譽為“中國戲樓活化石”,如今,擁有300多年歷史的正乙祠戲樓依然綻放藝術魅力。大年初一至初五,昆曲經典之作《天官賜福》將在正乙祠戲樓的雕梁畫棟之間、飛檐斗拱之下登臺,讓觀眾感受經典昆曲的儀式感。《天官賜福》作為一出吉祥戲,演出中,天官身著華麗紅袍,頭戴璀璨珠冠,手持寶物登場,“眾神仙”以悠揚婉轉的水磨腔和吉祥的唱詞,唱出對新春的美好祈愿。在湖廣會館,“靈蛇獻瑞”迎新春互動式京劇折子戲專場將從大年初一至初五連續五晚上演。而在白天,新春游園會活動也已為觀眾準備好喜慶的“文化大禮包”。花樣繁多的攤位和精彩的非遺體驗活動期待與市民、游客相遇,北京琴書文化講解與展示,相聲、古彩戲法展示等體驗活動應有盡有。
京津冀三地名家攜手迎新春
京津冀地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這個春節,京津冀三地藝術家攜非遺演出來京亮相,豐富了北京的舞臺,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
大年初三,唐山市皮影劇團將亮相第二屆“戲聚京津冀——保利院線京津冀區域·新春演出季”,在中山公園音樂堂為北京的小朋友們帶來兒童皮影戲《大鬧天宮》。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的唐山皮影已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該團副團長張琪新介紹,本次上演的《大鬧天宮》不僅保留了傳統皮影特色,還融入投影等現代手段,大大增加了皮影藝術的表現力,“在春節期間上演我們劇團的看家作品,相信能讓北京觀眾對皮影這個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留下深刻印象。”
河北梆子、評劇是備受京津冀三地觀眾喜愛的藝術形式。春節期間,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帶來匯聚三地名家的《河北梆子名家名段演唱會》,河北梆子劇目《春秋筆》《對花槍》也將上演。中國評劇院也將走入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石景山區文化中心劇場、北京人民劇場、順義影劇院等多地,上演折子戲和經典劇目演出。
北京也將充分發揮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前往天津、河北演出,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滿足當地觀眾的觀演需求。河北梆子名家王洪玲、王英會,京劇演員張建峰,評劇演員王麗京將于2月10日登臺保定關漢卿大劇院,與來自河北、天津的名家上演金蛇狂舞鬧元宵2025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北京曲藝團名家何沄偉、劉洪沂領銜的“偉偉道來”相聲專場,將登上廊坊市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的舞臺,上演經典曲藝名段。
![](http://m.hainiu11.com/2021/sjy/images/code.png)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