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板清脆悅耳,京劇唱段字正腔圓,傳統戲法精妙絕倫……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首都博物館里好戲連臺,吸引近4萬名觀眾參觀特色展覽,欣賞非遺表演。

2月2日10時30分,首博多功能廳里座無虛席。《說唱變練》曲藝專場新春文化活動上,京劇、相聲、快板、魔術等精彩表演輪番開場。“在博物館里聽快板,看有趣的戲法,我和孩子都特別驚喜。”安先生一家來自天津,他說,“逛博物館最近幾年已經成了一家人的新年俗。看完歡樂喜慶的表演,我們還打算去展廳里找年味兒,讓孩子感受一下地道的京味兒春節。”

展廳里,豐富的展覽讓來自天南海北的觀眾大飽眼福。“歲華紀勝——老北京民俗展”上,觀眾到貼著窗花、春聯的“四合院”串門。展廳中央,一座“鰲山燈”重現了《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中描繪的場景。來自福建的劉燕陪著年過花甲的父母,在展廳漫步。她說:“有一種人在畫中游的感覺,讓我想起小時候牽著父母逛燈會的情景。”

小觀眾們拿著展覽宣傳冊,到展廳里尋找生肖“蛇”元素。“看,蛇像穿著長衫,在模仿古人作揖行禮的動作。”在“中華文明的有力見證——北京通史陳列”展廳,觀眾任赫站在唐代石刻十二時辰像中的蛇像前,給兒子和女兒耐心講解,“今年是蛇年。作為十二生肖之一,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靈性、智慧等寓意。”

“版上生華肇啟新元——京津冀木版年畫展”展廳,120余組(件)木版年畫,還原舊時過年的熱鬧景象。四年級學生王梓翼穿著紅毛衣,主動要求與一幅河北武強年畫《生肖蛇》合影。他說:“我看了新聞報道,‘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父母告訴我,過春節是一種傳承。我要自己動手畫一張漂亮的年畫,把吉祥如意帶回家。”

編輯:朱冠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