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6日消息(記者 龐婷)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5年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工作方案》印發,提出優化審批服務、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創新監管執法機制、強化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支持經營主體發展、深化京津冀營商環境協作等28項具體舉措。
將發布登記注冊服務地方標準
在優化審批服務方面,今年北京市將制定發布合伙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登記注冊服務規范地方標準,提升登記注冊規范化水平。研究出臺北京市經營主體住所登記管理規定,針對博物館、公園、軌道交通等場景的住所需求,釋放更多場所資源。制定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企業名稱預防性保護辦法,率先探索建立企業名稱預防性保護試點,將馳名商標、老字號等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知曉度的知名商業標識,納入預防性保護信息庫,防止知名商業標識未經授權被其他企業登記為企業名稱。
為簡化食品經營審批流程,北京市將修訂出臺《北京市食品經營許可審查細則》,調整食品經營者細分類、優化散裝食品審查要求、取消銷售散裝熟食需要設立專用操作間等審查要求,依法拓展免于現場核查的經營項目范圍,進一步減輕食品經營主體負擔,助力經營主體靈活高效運營。
非現場檢查量占比達50%以上
在非現場監管方面,北京市將推進智慧監管、信息共享、書面核查等方式在監管業務中的應用,拓展實施范圍,推動各區各部門實現非現場檢查量占比達到50%以上,最大程度減少現場檢查頻次。同時,北京市將擴大“無事不擾”企業清單范圍。以“風險+信用”推動各領域企業分級分類,將更多風險低、信用好的優質經營主體納入“無事不擾”企業清單。
在風險監測預警方面,北京市將明確各類風險分析研判、線索流轉、核實處置等規則,對涉企收費、證照超期、閉店企業風險等開展監測預警,通過豐富監管技術和手段,提高風險監測精準性。
北京將在市場監管領域實施行政處罰決定書和信用修復提示函“兩書同達”,優化信用修復流程,實現信用修復信息實時更新和共享。對于已完成年報補報的企業、個體工商戶,無需自主申請信用修復,由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大數據比對的方式,將其移出異常名錄,實現信用修復“免申即享”。
支持更多試點區域開展營業執照異地“辦發領”
在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方面,將支持更多試點區域開展營業執照異地“辦理、發放、領取”,探索更多跨域協同登記新模式。探索同步采集企業名稱、經營范圍、投資者等登記信息,提升三地經營主體跨省遷移、注銷便利度。
今年,將圍繞產業轉型升級、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推動京津冀計量技術規范共建共享,發布5項以上共建計量技術規范。實行強制性產品認證(CCC)免辦監管結果互認,推動認證結果跨行業跨區域互通互認。完善京津冀區域協同地方標準管理運行機制,聚焦公共交通、衛生健康、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發布5項以上京津冀區域協同地方標準。
此外,三地還將擴大“掃碼檢查”覆蓋范圍,完善食品安全領域三地定期會商、信息共享等機制,不斷提升三地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