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濃濃的年味,2025年北京春節文旅市場迎來“開門紅”,假日旅游市場熱度強勁攀升,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記者2月4日從北京市文旅局獲悉,春節期間,全市接待游客總量1758.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286.7億元,人均花費1630元。春節假日旅游市場總體平穩有序,文旅活動豐富多彩,服務保障科學精準,呈現年味更足、氛圍更濃、活動更豐富、參與群眾更多的特點。
節慶活動豐富多彩
突出非遺年味、地道京味、科技潮味,春節期間各區、各部門推出“廟會、非遺、演藝、冰雪、鄉村、聯歡、樂游”七大類過大年特色活動2756場。傳統廟會人氣火爆,23個廟會燈會游園會共接待游客408.9萬人次,地壇廟會、龍潭廟會、廠甸廟會等傳統廟會依然是春節期間的熱門打卡地。
值得一提的是,廟會不僅保留了舞龍舞獅、民間花會、傳統小吃等經典項目,還通過AR技術、互動體驗等創新形式,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結合成為新看點,讓游客感受到傳統年俗的現代魅力。非遺成為今年廟會的亮點之一,北京中軸線日均接待游客42.4萬人次,剪紙、泥塑、糖畫等非遺技藝展示和體驗活動備受青睞,許多游客表示,通過親手制作非遺作品,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北京各大文化場館推出的特色展覽也備受關注。全市博物館共接待游客235.9萬人次,北京城市圖書館、大運河博物館、北京藝術中心共接待游客11.8萬人次。9個北京非遺代表性項目42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參加了央視首屆非遺晚會。
入境游呈現火爆態勢,接待入境游客9.1萬人次,同比增長51.9%;實現入境旅游花費9.3億元,同比增長52%;人均花費10179.9元。
假日消費熱力十足
春節期間,全市文商旅體活動相融合,激發假日經濟新活力。全市重點監測的590家文旅場所游客總量2316萬人次,營業收入11.7億元,同比增長5.4%。重點監測的滑雪場接待游客23.2萬人次,營業收入3839.1萬元。1月27日至2月3日,全市60個重點商圈日均客流量443.2萬人次,同比增長12.8%,實現消費金額128億元,同比增長10.6%;重點監測的百貨、超市、專業專賣店、餐飲和電商等業態企業實現銷售額81億元,同比增長4.2%。
春節期間,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區(地區):王府井239萬人次;天安門地區209.4萬人次;前門大街126.8萬人次;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119.2萬人次;天壇公園97.5萬人次;頤和園81.2萬人次;地壇公園75.7萬人次;圓明園遺址公園49.1萬人次;八達嶺長城48.1萬人次;南鑼鼓巷44.9萬人次。
5A級景區接待情況:天壇公園97.5萬人次;頤和園81.2萬人次;圓明園遺址公園49.1萬人次;八達嶺長城風景名勝區48.1萬人次;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43.1萬人次;奧林匹克公園42.7萬人次;故宮博物院39.7萬人次;恭王府16.5萬人次;慕田峪長城8.4萬人次;明十三陵景區7.5萬人次。
假日演出好戲連臺
春節期間,全市110個演出場所舉辦線下營業性演出1655場,觀眾約33萬人次,票房超5300萬元,場次、觀眾、票房分別同比增長約9%、7%、8%。
經典旋律賀新春。“春之交響”——北京交響樂團新春線上展演季正式上線,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演出中國音樂家協會愛樂樂團合唱團《“春之聲”燃情歲月之迎新春經典名曲聲樂作品音樂會》。
多彩展演點亮舞臺。市文旅局舉辦“新春戲韻”優秀劇目展演季,在春節期間為觀眾帶來京劇《花田八錯》、兒童劇《中軸線上的小神仙》和《歡天喜地·中國節——2025年北京新春音樂會》等精品佳作。
精品劇目供給充足。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上演京味話劇《全家福》和2025年首部小劇場新作《羅慕路斯》。北京京劇院的《鎖麟囊》、北方昆曲劇院的《牡丹亭》等經典戲曲作品分別在長安大戲院、天橋劇場演出。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北京藝術中心·音樂廳分別演出《“過年好!”俄羅斯奧西波夫國立模范民族樂團音樂會》《“樂舞華爾茲”之紅莓花兒開——俄羅斯奧西波夫國立模范民族樂團音樂會》。
服務保障優質高效
全市組織推出豐富多彩的文商旅體節慶活動,點燃了市民游客的參與熱情。市假日辦堅持每日調度、實時監控、現場調整、動態施策,加強了交通大客流預判、公交運力調度、交通秩序疏導和入園便利化,確保大人流大車流進得來、走得快,提升市民游客體驗感。針對景區特種設備、景區森林防火、人員密集場所、冰雪旅游、用火用電用氣、極端天氣等存在的安全隱患,落實了各項安全防范措施,確保假日旅游安全有序。
2025年北京春節文旅市場供需兩旺,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交織綻放,為市民游客帶來了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也為北京文旅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