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4日消息(記者 龐婷)山風如狂,呼嘯著在山頂“盤旋”。處在山坳里的北京門頭溝澗溝村不時有陣風襲來,敲打著門窗,窗外的旗幟被大風吹得筆直,旗桿不停晃動,鎮村干部日夜值守在村委會的應急避難所,密切觀測著大風的情況。

一套應急體系的實戰檢驗

4月10日,北京市氣象局發布近十年首個全市大風橙色預警。根據預警信息,門頭溝山區局地陣風可達13級以上,并伴有沙塵和強降溫天氣。從4月11日晚開始,海拔1300米的門頭溝高山玫瑰園多次監測到14級極大風速。

距離高山玫瑰園僅7公里的澗溝村接到預警后,提前安排部署各項應對措施。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錘煉出的防災體系此刻高速運轉,村支書趙志強在收到預警后,和妙峰山鎮機關包村干部、鎮應急駐村干部等有條不紊地安排巡查計劃和應對方案。

村委會的150兆無線電臺不時響起(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呼叫澗溝,呼叫澗溝,咱們這邊情況怎么樣?我剛才看這邊最高風速挺大的,在檢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4月12日10點半左右,村委會150兆無線電臺響起,趙志強立刻拿起對講機回復:“現在澗溝村一切正常,物資準備充足,請鎮政府放心。”鎮政府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打電話詢問村里情況。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后,門頭溝每個村都配備了電臺、衛星電話,為了確保在特殊天氣下能夠與外界正常聯絡,村委會每天都會進行電臺測試,一旦斷電斷信號,這個電臺可以撐一個星期。

應急避難所里準備的物資(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4月12日上午10點多,記者與幾位同行一起驅車到達澗溝村,看到村里一共準備了3個應急避難所,方便面、火腿腸、飲用水等物資一應俱全,村委會院子里放置的一臺發電機已經加滿了柴油,可以“隨時上崗”。

向14級陣風中心靠近

與此同時,澗溝村的巡查工作從未停止。回復完鎮政府的電話,趙志強準備再上山巡查一圈,排查隱患。剛從村委會出發數百米,途中遇到一位徒步游客正在向山上走去,趙志強立刻下車對游客進行勸返。

高山玫瑰園第二觀景平臺瞬時風速達10級左右(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十幾分鐘后,記者跟著巡查車到達高山玫瑰園第二觀景平臺,距離最大陣風風速所在地僅3公里。“不能再往前了,下車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抓緊車門,千萬不要松手。”趙志強不停叮囑著。

剛打開車門,一陣大風撲面而來,直直撞擊在身體上,踉蹌幾步難以站穩,呼吸也變得困難,張開嘴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就被灌入口中的大風和沙子阻斷。狂風呼嘯聲不絕于耳,一側的樹木在大風中不停晃動。伴隨大風而來的是驟降的氣溫,裸露在外的雙手被風吹得刺痛,車里的儀表上顯示車外溫度僅有1℃。幾乎同一時間,高山玫瑰園正在被14級大風襲擊。

車輛在高山玫瑰園第一觀景平臺遇到橫風,車身晃動不止(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現在瞬時風速已經達到10級了,咱們要抓緊時間返回。”盡管距離很近,趙志強還是需要大喊才能讓所有人聽到。記者和幾位巡查隊隊員迅速上車返回。回到高山玫瑰園第一觀景平臺時,車輛正好處于風口,一陣風襲來,車身開始不停晃動,車窗外一個油漆桶被吹倒在山崖邊來回翻滾。

趙志強和巡查隊隊員迅速反應,立即啟動車輛離開。透過車窗,兩側的樹木不停搖晃,但很少看到有樹木折斷,“山上的樹樹根抓地牢,常年經受風吹,不太容易被風吹倒。”趙志強說。

返回途中,趙志強(左)和巡查隊隊員將吹落在路中間的紗網固定在護欄上(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回到村里,外面的陣風一波接著一波,門窗發出巨大的聲響,屋頂上狂風呼嘯。正對著窗戶外,有一面旗子被吹得直晃,這也是大家判斷風力大小的風向標。“這面旗子處于那種耷拉的狀態,基本上也就是一二級風;迎風擺動的時候,如果全面展開了,基本上就是三四級風;旗子招展開來,差不多五六級了;如果旗子連旗桿都在抖動了,風力等級差不多是七八級以上。”包村干部杜德松告訴記者。

加固的房屋與狂風對抗

簡單休整后,趙志強又開始入戶查看村民情況。村里有幾個低保戶,之前因大風被評為C、D級危房,雖然進行了加固和新建,趙志強還是不放心村民家里的情況。

張振江的院子提前做了加固和整理(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張振江的房子位于村里最高處,可以俯瞰到村里的景象。大風前一天,他特意整理了院子,用石塊和木板做了加固、圍擋。在外工作的女兒特意打電話叮囑他“不管晚上聽到什么被刮走了都不要出去看”。

4月11日晚上8點半,張振江和妻子像往常一樣入睡,半夜12點被大風吵醒,張振江聽到有東西被吹到房后的聲音,準備起身出去查看,妻子擔心有危險,立即攔住他,并再次強調了女兒的叮囑。這一夜,伴著陣陣狂風,二人徹夜難眠。

趙志強(右一)到張振江(左一)家了解情況(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張振江的房子是2019年翻新蓋的,特意加了保溫墻。盡管外面狂風呼嘯,氣溫在零度線上下徘徊,但他的家里卻格外溫暖,像是開了暖氣一樣。

周艷玲家陽臺上擺放著一排盆栽,長勢正好(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46歲的周艷玲就住在張振江家對門。預警之后,村里關閉了景區,在景區上班的周艷玲也回到家里照顧兩位老人。客廳窗臺上整齊地擺放著一排盆栽,長勢正好。周艷玲閑暇時會做一些玫瑰醬,一部分會帶到景區售賣。客廳地上放著一個塑料盒,里面裝滿了玫瑰醬,一打開玫瑰花香撲鼻。

周艷玲將做好的玫瑰醬裝瓶(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記者了解到,高山玫瑰是澗溝村的特產,只有在海拔700米以上才能種植,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高山玫瑰除了可以觀賞外,還可以提取精油、熏茶、釀酒、入藥、食用、制醬,果實成熟后可食用。制作的玫瑰露酒酒色晶瑩剔透、味道留香。

趙志強(左一)到靳云河(左三)家中了解情況(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已近80歲的靳云河是村里的五保戶,和弟弟弟媳一起生活。家里的房子被一層大棚覆蓋住,將大風和冷空氣隔絕在外。家里的床用的是電炕,床鋪上被子被烘得暖融融的。趙志強進屋時,靳云河正坐在椅子上在看電視,弟弟靳云山和妻子看到趙志強后立馬熱情地招呼他到屋里坐。了解到大風天氣并沒有對這一家人生活帶來影響后,趙志強留下一句“有什么事隨時跟村委會聯系”便出發趕往另一家村民家里。

從山上俯瞰澗溝村(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準備物資、入戶宣傳、巡查村內安全、時刻關注大風情況……這些天趙志強和包村干部一直輪流“作戰”,沒有人知道這場大風會帶來多大影響,但他們一起扛住了這場“考驗”。

4月13日,村里一戶人家孩子迎來滿月,村民又聚在一起熱鬧地慶祝,歡聲笑語再次回蕩在這個村莊里。當晚,門頭溝區降級發布大風黃色預警,趙志強和包村干部也終于松了一口氣。

大風過后,澗溝村漫山遍野的桃花依然灼灼綻放。

編輯:王進文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