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10日消息(記者 阮修星)1月10日,2025北京城市副中心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行。本次大會以“生機勃發,向‘新’而行”為主題,發布城市副中心產業發展“三大工程”。19個重大項目現場簽約,通州區將形成以先進制造、數字經濟、建筑業和現代金融為支柱的四大千億產業集群,梯度培育11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布局形成一批十億級未來產業集群。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全域場景創新之城

通州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王永杰發布《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全域場景創新之城實施方案》。他介紹,接下來通州區將每年實施“場景雙百”行動,挖掘場景機會、推介場景能力不少于100項,3年累計服務鏈接不少于企業500家,圍繞場景創新賦能經濟、社會、城市三大領域部署重點建設任務。

王永杰發布《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全域場景創新之城實施方案》(央廣網記者 阮修星 攝)

通州區將推動場景創新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六大產業穩步升級。依托網安園、京津冀信創小鎮等,打造未來信息、自動駕駛等場景。依托氣候投融資項目庫、數字人民幣等,建設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場景。圍繞醫療機器人、新型儲能、綠色工廠等,打造未來健康、未來能源、智能制造等場景。圍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打造商圈消費綜合體、特色消費示范街區等場景。依托大運河、三大文化設施等地標性載體,從“文旅+”科技、演出、藝術、非遺、軌道等方面打造文旅場景。加快推進農作物育種加速器、數字農業云平臺等載體建設,建設“科技+種業”、智慧農業等場景。發揮建筑工程項目資源豐富優勢,打造智能建造、綠色建筑、零碳示范區等場景。

助力場景創新賦能社會高效能治理,打造更智慧的治理環境。依托社區數字化平臺等,建設“人工智能+養老”、平安社區等場景,打造數字化社區。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醫療服務、智慧診療、智慧醫院管理等場景,推動智慧醫療。利用VR、AR等技術,建設數字化課堂、教育資源共享、智慧教學管理等場景,發展智慧教育。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打造智慧交通樞紐、智慧路網、智慧交通治理等場景,構建智慧交通。升級完善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建設城市安全監測預警、智慧氣象、智慧水務等場景,實現智慧應急。

場景創新賦能城市高水平建設,打造活力之城新圖景。千億固投重大項目場景下,梳理并分階段釋放項目需求清單,強化供需對接吸引優質企業參與項目場景。土地要素供給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因地施策,探索產業空間精準匹配、靈活便利土地供給、創新土地供給政策等場景。依托大運河文化帶、文化旅游區、張家灣設計小鎮、高線公園等載體打造一批場景創新示范區。

科創資源倍增賦能高質量發展

通州區委常委、副區長吳孔安發布《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創新資源倍增工程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設置五項主要目標,到2027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領先科技力量不斷增強,創新主體快速集聚;創新平臺布局持續優化,創新平臺能級提升;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日益壯大,創新人才發展壯大;創新產出不斷加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創新網絡、培育鏈條基本完善,創新生態持續優化。

吳孔安發布《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創新資源倍增工程實施方案》(央廣網記者 阮修星 攝)

錨定目標,北京城市副中心細化設置五項重點任務,將集聚創新主體添動力、構筑創新平臺提效力、引育創新人才強內力、產出創新成果增實力、完善創新生態激活力,并提出20個方面工作舉措。

為保障科技創新資源高質量穩定增長,北京城市副中心將加強組織領導、創新招引路徑、加大政策支持、優化體制機制、強化工作落實,為科創資源倍增任務落實提供機制保障。

2027年形成四大千億產業集群

中關村科技園區通州園管理委員會主任林正航發布《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十百千”產業集群培育工程實施方案》。

林正航發布《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十百千”產業集群培育工程實施方案》(央廣網記者 阮修星 攝)

“為深化落實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集群,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方向指引、落地依據、格局規劃,描繪了副中心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藍圖。”林正航說道。

林正航介紹,實施方案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改革引領、創新驅動,梯次培育、分類施策,數智賦能、融合發展”的原則,旨在構建具有副中心特色的“4+11+N”現代產業體系,形成梯次成長、接續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培育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產業融合新生態,實現產業布局向產業能級的聯動轉化。

根據實施方案,到2027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將形成以先進制造、數字經濟、建筑業和現代金融為支柱的四大千億產業集群,梯度培育以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等為特色的11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布局形成一批十億級未來產業集群,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核心,數字經濟為引擎,城建場景為驅動,現代金融、文化旅游和商務服務為支撐,生物育種為特色,新型儲能、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等未來產業蓬勃發展”的產業生態圈,形成產業鏈群“十億壯大、百億跨越、千億突破”的梯次發展新格局。

塑造大文旅發展格局

通州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侯健美發布2025北京城市副中心大文旅發展規劃愿景。通州區將成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大文旅發展工作專班,統籌全區各類文旅資源,構建起文旅商體農融合發展、協同推進的新格局、新態勢。謀劃文旅發展一盤棋,在專班機制下,持續加大優質文旅項目的謀劃與供給。堅持清單化管理、項目式推進,統籌推動建設類、服務類、活動類共48項重點任務。

通州區將充分調動市場資源與力量,組建“運河上的通州”文旅商體農共創聯盟,廣泛吸納共創伙伴,編制發布特色場景需求清單,建立統一的文旅標識體系,搭建多方資源共享與品牌共建平臺,進一步激活市場主體活力。

侯健美介紹,通州區將釋放煥活多元文旅場景,充分挖掘大運河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策劃舉辦“開漕節”文化活動,推出“運上行”大運河水景演藝項目,推進三大文化設施濱水空間改造,實施大運河兩岸彩化、亮化工程,全面打響“運河上的通州”文旅品牌。

通州區制定“樂游環境”提升計劃,出臺《北京城市副中心酒店行業發展引導規劃》,落實鄉村民宿產業發展扶持引導辦法。增設通游公交,推出精品線路,開展民宿和文化空間主理人能力提升計劃,與旅游平臺公司和專業團隊加強合作,兌現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努力打造首都最優“樂游環境”。

19個重大項目簽約

大會現場舉行19個重大項目簽約儀式,涉及數字經濟、現代金融、先進制造、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現代種業等多個行業。

重大項目簽約(央廣網記者 阮修星 攝)

2024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實施“運河英才計劃”,191名各領域優秀人才獲評首批“運河英才”,為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大會為首批入選“運河英才計劃”人才授牌,并頒發匯聚數十項資源服務的“運河英才卡”,持卡即可享受金融、醫療、出行、通信等數十項全鏈條資源服務。

大會現場,通州區投促中心與意大利羅馬意中友好協會、香港商報、首鋼基金有限公司等境內外招商聯絡站機構共同啟動成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全球合作伙伴聯盟”,將以全球化視野,持續對標國際一流,集聚國際化資源要素,攜手深化國際合作,推動多個國內外重點項目落地北京城市副中心。

編輯:王進文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