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品牌化建設已成為新時代背景下我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大部分業界專家認為,借助“數字化”的力量,通過持續、多方位地打磨,中國產品必將不斷向中國品牌轉變,這既是激活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也將成為鍛造國際競爭新優勢,以及邁入產業發展新階段的重要根基。
數字化轉型在行動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與飛速發展的新興技術,放大了企業數字化的緊迫性,數字化轉型已然成為當前國內企業的發展共識。
“去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制造業等實體產業造成了很大沖擊,但數字化轉型成功的企業,卻紛紛實現了逆勢增長。”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說。
據記者了解,目前,月星集團旗下月星家居的全產業鏈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
“今世緣酒業作為中國白酒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創新’的腳步亦從未停歇。”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素明指出,“舉例而言,我們通過釀酒工藝生產方式的創新,開創了‘國緣V9’清雅醬香的新品類。”
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高德康說,“當前,我們建成了行業最先進的智能配送中心,實現了商品一體化、全國一盤貨,而且供應鏈數字化平臺做到了質量可溯源、產量精準可控、流程透明可視。”
可以看到,“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要推動制造業產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品牌強化成為關鍵
當然,想要推動國內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除了數字化轉型之外,加強品牌建設同樣至關重要。
怎樣進行品牌打造?怎樣才能更好地塑造品牌?
在近日召開的“中國新制造與數字化轉型——2021中國品牌建設高峰論壇”上,多位企業家代表暢談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應以質量樹品牌。
“沒有標準化更談不上品牌化。”金禾天潤農業科技集團董事長曾琦坦言,“為了更好地打造品牌,我們進行了諸多有益的探索,例如全面運用人工智能、無人機、傳感技術、5G技術和溯源技術,將農作物生產所需要的‘水、肥、土、溫、濕、光’等生產要素實現全面可控的管理。”
無疑,品牌質量決定著企業能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
當然,“服務亦是打造品牌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中石油銷售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劉剛說,品牌是質量、服務與信譽的重要象征,想要更好地把握市場競爭的核心資源,上述要素缺一不可。
再者,品牌的營銷同樣不容忽視。
曾琦稱,“櫻桃是一個農產品、又是一個時尚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是櫻桃的世界第一出產國。然而,中國也是全世界櫻桃沒有產業化、沒有規模化、更沒有品牌化的一個世界主產區,國內消費大量依賴于歐美櫻桃的進口。”
顯然,“酒香也怕巷子深”。
據劉剛介紹,“目前,我們正圍繞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積極擁抱融媒體時代,希望通過線上流量向線下門店的導流優化、直播電商銷售轉化等多種模式,有效提升品牌推廣效果。”
創新融合勢在必行
身處新發展格局下,在順應數字化發展的同時,想要打造屬于中國的品牌影響力,我們還能做些什么?
“‘創新必盛,守舊必衰’是市場經濟的規律。從該角度來看,加快智能制造仍是重中之重。”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說,“若將數據這個新的生產要素嵌入到中國制造升級當中,必能綻放出超乎想象的效果。”
其次,應加快數據賦能的創新。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加上5G,驅動著新業態無中生有、層出不窮,同時也推動著傳統制造業有中出新、日新月異、交替躍進。
“加快數字賦能就是要打造透明化的工廠、數字化的車間、智能化的流水線。”楊志明認為,“眼下,打造制造業數字轉型的‘燈塔工廠’,發揮其于全鏈條上的帶動功能已逢其時。”
此外,加快數字化轉型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不容忽視。
最后,還應加大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的環境創新與融合。
“眼下,品牌的打造非常考驗供應鏈創新整合能力。”北京市小仙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CEO苗樹說,“必須要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共同進行創新,去推動整個品類和新的商業模型的塑造,才能將品牌效應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