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9日消息(記者 龐婷)近日,北京門頭溝區召開全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部署會,確定“2+10+N”營商環境改革體系。該體系聚焦公共營商環境與垂直營商環境“雙核驅動”,圍繞市場、法治、政務、人才、生活服務等十大核心維度,配套N項專項政策與創新舉措,持續構建系統性、精準化、全鏈條的區域營商環境生態。
在公共營商環境方面,門頭溝區將圍繞市場、法治、政務、人才、生活服務5個維度,著力打造更優的公共營商環境。其中,在市場準入領域,全面清理市場準入隱性障礙,促進政府采購、招投標、外商投資公平競爭,優化企業注冊、登記、變更、歇業、注銷全流程,提升網辦水平,實現“注冊即聯系、聯系即服務”。
在法治改革領域,門頭溝區推出“法潤營商·惠企護航”十大舉措。在法律服務方面,圍繞服務“三大產業”,推出“惠企法律服務包”,制定涉企公共法律服務信息清單,為企業獲取公共法律服務提供指引和參考。在執法監督方面,聚焦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深化“雙承諾”監管模式,推行“無事不擾”企業清單試點;建立園區執法監管信息化平臺,貫通12345熱線與營商環境投訴窗口,形成全鏈條服務監督網絡。在法治保障方面,發揮區委、區政府專家法律顧問、“京西智谷”作用,出臺相關產業發展法律指引。
在政務服務領域,推動服務智能化、人文化、多元化、精準化,探索創新更多“AI+政務服務”、數字人服務、智能審批、交互式辦事等服務模式,持續擴展“高效辦成一件事”場景,圍繞主導產業目標,推動“碼上辦”,提供個性化服務,不斷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提供多元管家式服務。
在人才服務方面,實施“智谷計劃”,加大高層次和產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力度,探索開展重點學科人才實習實踐、重點產業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產學研項目合作等活動,通過人才創業發展基金和京西人才“永定卡”,加強人才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住房、教育、醫療保障等配套措施。
在公共服務方面,持續優化公共服務配套,加大餐飲、超市、連鎖店、康體健身等配套服務平臺建設,提升精品城市服務功能,營造更為友好、更加便利的生活和商務環境。
在垂直營商環境方面,門頭溝區將圍繞規劃、場景、孵化、金融、園區配套5個維度,深耕垂直營商環境。聚焦人工智能產業優勢,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在政務服務、教育等領域深化探索場景應用,構建人工智能商業閉環。依托中關村科技園區人工智能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與高等學校和龍頭企業深化合作,推動北京人工智能應用人才學院加快落地,著力引育產業人才隊伍。
門頭溝區將精心打造計算視聽產業品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超高清數字視聽產業發展,發揮AGI聯合研究中心、華為計算視聽創新中心等資源優勢,探索“潭柘智空”文生視頻大模型、內容審核大模型、AI人產業基地三個方向的商業落地,推進計算視聽與城市治理、廣播電視、文教娛樂、醫療健康等行業加速融合。
門頭溝區還將拓展心血管領域創新藥械產業鏈,加快出臺促進藥械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同時推進工業、信軟、專精特新等多領域政策體系建設,形成政策矩陣推動以心血管為特色的創新藥械產業加速集聚;以打造“中國心谷”產業高地為目標,拓展產業空間,盤活存量空間資源,加速改造提升園區老舊廠房,推動軍莊產業園、阜外醫院西山園區二期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落地;高水平建設“百洋心血管創新藥械產業育新基地”,打造心血管創新藥械服務平臺,提高心血管創新藥械產業創新孵化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借助阜外醫院、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專家智庫”資源,實現人才鏈與產業鏈協同發展。
同時,持續優化鄉村產業營商環境,制定《門頭溝區關于“經營鄉村”的實施意見》,搭建“村+農民+企業”三方議事平臺,聚焦打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積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做長做強“產業鏈”,將溝域治理、抱團發展作為“詩畫鄉村”建設的重要路徑。實施“鄉投共創”計劃,建立鄉村CEO培養體系,提升鄉村經濟管理水平。
接下來,門頭溝區將持續深化“機關黨建×營商環境”聯動機制,嚴糾破壞營商環境作風問題,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為推動地區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與新質生產力培育提供“門頭溝樣本”。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