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5日消息(記者 王進文)4月14日,由北京市朝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指導,酒仙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黨群服務中心聯合舉辦的第19期紅色直播間“街坊守望話崢嶸 舊城涅槃筑新橋”,通過百姓宣講的形式,帶領大家一起走進酒仙橋老街坊們的故事。

直播間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本次節目邀請四位歷經舊改一批次、已搬入新居的老街坊做客直播間,通過暢談酒仙橋電子工業歷史,分享搬進新家的喜悅,以老物件寄托“老家酒仙橋”的情感,展望酒仙橋地區的發展變遷,用樸素的言語講述家園的蛻變與新生。

今年67歲的王薛芳作為土生土長的酒仙橋人,帶著對“老家酒仙橋”的濃濃情愫,回憶起酒仙橋地區輝煌發展的崢嶸歲月。談到曾經的酒仙橋在電子工業領域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王薛芳的言語中透露出無比的自豪。她表示,從774廠的電子管到黑莊戶的月季香,變的是時代,不變的是初心。一代代酒仙橋人用初心與激情傳承著地區建設的光榮與夢想。

今年75歲的羅桂林和73歲的曹懿回憶著在老街坊居住時的濃濃鄰里情,暢聊著搬進新家的幸福新生活,也鼓勵更多的街坊們攜手同行,共同為地區城市更新做貢獻。從曾經的“筒子樓”搬到了如今的大房子,變化的是住所,不變的是熱愛老家的初心。告別了舊居的局促與擁擠,如今,搬入寬敞的新家,讓老街坊們更加“熱情待客”。兩位老人也希望更多老街坊搬進大房子,大家相約新居,續寫濃濃鄰里情。

在酒仙橋生活了40余年的宋菊茹,以老物件、家門口的大槐樹為情感寄托,祝愿“老家酒仙橋”的發展蒸蒸日上。從老房子搬到新家時,宋菊茹帶走了日常使用的砸蒜缸與和面盆。她表示,有些老物件放在家里,用起來順手,如同“老朋友”,有些老物件如同“老街坊”,在生活中陪伴著自己,成為一份寄托。“希望酒仙橋能在城市更新中越變越好。”宋菊茹說道。

“紅色直播間”是酒仙橋街道建設網絡黨建陣地、網絡意識形態陣地、網絡社會治理陣地的一次創新實踐,是“互聯網+黨建”的一次有力創新,被評為2018年北京市社會領域優秀黨建活動品牌、2019年朝陽區十大優秀黨建品牌,入選2023年北京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創新案例。“紅色直播間”一期一主題,聚焦地區發展的重點工作、人民群眾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等,通過互聯網平臺,以“百姓宣講”“理論宣講”等形式,實現政府與群眾的零距離互動,助力地區高質量發展。

接下來,酒仙橋街道將繼續在“久愛新橋”黨建品牌的引領下,以“直播+黨建”形式,讓“紅色流量”賦能基層治理新路徑,激活地區發展新引擎,共譜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編輯:阮修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