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23日消息(記者王貴山 張國亮)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信用社、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服務“三農”、助力新農村建設最為重要的三大主體。但是由于地理、環境及體制等原因,多年來,三者各自為政,出現單打獨斗、強弱不均的現象,難以形成合力。隨著社會經濟改革持續深化,構建“三位一體”農村新型合作體系已經成為我國“三農”工作的重要載體。“三位一體”被寫入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成為下一步指導“三農”工作的一條要求。浙江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昨天正式成立,在全國率先建成省市縣鄉四級農合聯組織體系,以生產、供銷、信用三大服務體系為核心,提高農業、農村、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內聯外合發展農業現代化。17-8-23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村民:真的沒想到,我真的很開心,這段時間資金真的很缺,謝謝你們了。
浙江湖州南潯區菱湖鎮射中村養魚戶費根建懷著激動的心情從中國農業銀行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了一張額度為10萬的惠農授信卡。費根建說,家里60畝魚塘12萬尾魚苗眼下成長過半,手頭資金已經不夠買飼料,這筆10萬元貸款是雪中送炭:
費根建:我們現在資金緊張的不得了,幫我解決了燃眉之急,你說多好。
免擔保抵押,利率還打折。在浙江,和費根建一樣幸運的農戶還有110多萬戶。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行長馮建龍表示,敢于大規模給農民授信,關鍵在于,與當地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村委會等合作,為農民建立了大數據信用檔案。
馮建龍:主要解決農民融資難、擔保難問題。依據農村、農民、農合組織在生產鏈、供銷鏈當中的數據抓取,來實現小額的信用貸款。
近年來,浙江市縣鄉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不斷成立,向內聯合農民,向外多方合作,在生產、供銷、信貸等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前不久,紹興諸暨市各大楊梅種植基地迎來成熟旺季。三都陳豐楊梅基地共有面積250畝,年產量80萬斤以上,諸暨市農合聯積極探索楊梅深加工技術,指導農戶利用當地特制的高粱燒,泡制楊梅酒,增加楊梅與燒酒的利潤空間。博萃特產禮品有限公司在農合聯的組織協調下已與當地多家楊梅基地達成合作協議。
董事長徐苗法:我們通過制作楊梅燒酒, 既解決楊梅采摘期短、利用率低、 經濟效益不高的短板,又拓展同山燒酒的品類,增加農產品附加值。
諸暨市還擁有豐富的毛竹資源,今年年初,當地農合聯協助引進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先進技術,引導農戶發展“林下竹蓀仿野生種植”,每畝竹林可產新鮮竹蓀500公斤左右,按照一公斤60~80元的銷售價計算,每畝凈收入可達2萬元以上。
諸暨市農合聯執委會生產服務部部長徐興偉:通過基地的聯合, 農戶的聯合,還有種植的聯合以及加工的聯合,促進農業產業鏈,充分體現這個“1+1>2”。
此前,浙江各地自下而上組建了鄉縣市三級農合聯1000多個,共聯結吸納了全省近7萬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8月22號,浙江省級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正式成立。自此,浙江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省市縣鄉四級農合聯組織。浙江農合聯執委會主任邵峰表示,農合聯定位為非盈利性的民間組織。
邵峰:它不是一個企業,不是一個黨政機關。農合聯是社會組織,是平臺、橋梁、紐帶。它是為會員的共同利益向市場要效益。
未來,浙江四級農合聯組織將在黨委政府領導下,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城鄉商貿、農村信用三項基本服務功能開展工作,推動三農合作共享。剛當選的浙江省農合聯理事長、浙江省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章文彪表示,我國三農治理主要靠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農民合作組織聯合會的蓬勃發展,以“社會協同”的形式健全完善了三農治理體系。
章文彪:越來越迫切的需要在這兩者之間還要增加社會協同的力量,我們農合聯它是真正站在社會協同這個角度,來助推整個農村的經濟發展。三農的一個完整治理體系也就是,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和社會協同相結合。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新聞熱線4008000088,撥打熱線電話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道事實、揭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