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4日消息(記者德慶白珍 普布次仁)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藏始終把扶貧開發擺在突出位置,著力攻堅,貧困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地區面貌顯著改善。目前,西藏正加快建立以產業扶貧為主的長效增收機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2020-6-4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日喀則市是西藏的青稞之鄉,加措雄鄉沖嘎村的達娃次仁祖祖輩輩靠青稞為生。過去青稞產品附加值低,一直賣不出價錢。2017年底,西藏技術最先進、加工能力最大的青稞精深加工園區在日喀則市竣工投產。
園區主要規劃了青稞米綜合加工、青稞精釀啤酒和飼草加工等四條現代化生產線,通過“扶貧分紅+勞務收入+社會幫扶”的方式開展精準扶貧。達娃次仁說,這下種田有動力了。
達娃次仁:3萬多斤(青稞)賣了8萬多塊錢,和市場價比多了1萬多元,從來沒想過青稞能賣上這么好的價錢。
幾年前,山南市阿扎鄉的村民主要靠外出務工掙錢。作為西藏重點生態扶貧區域之一,山南市引進藏草萬畝植物種苗繁育基地,使阿扎鄉大部分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基地建成以來,當地農牧民增收2000余萬元。
基地負責人田春雨:租賃咱們阿扎鄉當地老百姓的土地,8200畝,每年能給他們創收42.5萬。用工高峰期可以用400人到500人,發了工資大概1500多萬,機械也是用的咱們當地村民的機械,大概發放900多萬。
西藏自治區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尹分水介紹,西藏確立了立足本地特色資源與貧困群眾技能素養相適應的產業建設思路。
尹分水:我們立足于青稞增產、牦牛育肥,發展家庭旅游為主的這么一些,群眾能夠直接參與,能干會干,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