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1月12日消息(記者王逸群)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年是上海浦東新區開發開放30周年。30年來,浦東開發開放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經濟實力實現跨越式發展,開放能級實現全方位提升,城鄉環境面貌實現根本性改變,人民生活水平實現整體性躍升。

  而立浦東再出發。開發開放30年,浦東如何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樣本?怎樣助推高質量發展?群眾百姓的生活環境怎么樣?30年,浦東的巨變從何而來? 

  從全國第一個保稅區,到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再到定位特殊經濟功能區的臨港新片區。30年來,浦東新區積極探索制度型開放,持續擴大開放領域,做強全球資源配置功能。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讓浦東從曾經的江邊舊城和江南農村,華麗轉身為GDP總量超1萬億元、摩天大樓林立的世界級經濟中心。

  浦東國際機場的客流量、上海證券交易市場的成交量,浦東的開放胸懷,世界矚目,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一系列制度創新的支撐。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表示,以自貿試驗區和臨港新片區建設為引領,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實施更深層次改革和更大力度開放,推出了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自由貿易賬戶、“證照分離”等一批基礎性制度和核心制度創新。

  30年里,3萬多家外資企業、超過30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在浦東落戶,這里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上海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總經理森常隆說:“1992年成立上海伊藤忠的時候,我還不相信浦東地區開放得那么快,那么先進。30年來,浦東發展得非常快,還有好多稅務的支持、人員的配置、貿易的發展,好多方面的支持,我們非常感謝。”

  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掛牌成立,拉開了浦東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序幕。聚焦營商環境改革,瞄準企業痛點難點,浦東新區大膽試、大膽闖,“特斯拉速度”“山姆速度”“盒馬速度”——浦東的氣度,人人見證。臨港新片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顧長石說:“國家給了我們很多授權,讓我們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包括上海市對事權的下放,前期已經落地了1170項事權,第二批從10月1日開始下放的有629項事權。”

  灘涂上建起了國際化機場,蘆葦蕩飛出了首架國產大飛機,市民口中的“爛泥渡”變身世界級金融中心。從農田、灘涂到商業中心、產業基地,30年間,浦東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

  在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總裝制造中心浦東基地的一個“車間”內,我國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支線飛機ARJ21飛機正在進行最后的“軟裝”。公司副總經理鄭大勇說:“‘軟裝’相當于家里的精裝修,這個廠房主要承擔飛機的導管、電纜的安裝。支線飛機目前交付了7家航空公司38架飛機,開通了86條航線。”

  經過12年的發展,中國商飛公司穩步推進型號研制C919大型客機,6架試飛飛機先后在浦東完成首次飛行試驗,已全部投入試飛取證。

  日前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新發展理念,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從“中國芯”到“創新藥”,從“藍天夢”到“智能造”,從“未來車”到“數據港”,六大硬核產業,助力浦東新區插上高質量發展的騰飛翅膀。浦東預計,到2025年,這六大主導產業將達“千億級”規模。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浦東新區在打造“世界會客廳”的過程中,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市民:鍛煉的同時,也能看到黃浦江的江景,這邊視野很開闊,景色、綠植都挺好的,覺得很不錯,環境很優美。

  在濱江岸線拍婚紗照,到上海中心52層的朵云書院讀書會友,去森蘭商都的“一帶一路”國別匯,買泰國的乳膠、敘利亞的香皂......回首30年前,不少上海市民有著“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共識。如今,浦東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7萬元,“推窗見綠色、漫步進公園”,高品質生活就在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