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非遺資源大省的福建遇上非遺中國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福州閩劇、泉州南音、漳州木版年畫、閩西客家木偶戲、南安英都拔拔燈、浦城剪紙……這些精彩紛呈的非遺項目將在首個世界非遺中國年在八閩大地震撼上演,非遺文化煥發出時代活力。央廣網福建頻道特別策劃新春節目《聽見福建—知否·年味》,推出15期有聲節目,在非遺中國年里聽見福建非遺。
春節到,鞭炮響,
家家戶戶貼春光。
剪紙美,福字忙,
新年好運滿堂堂。
新春佳節,浦城大地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在這個充滿歡樂與祥和的時刻,浦城剪紙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為春節增添了一份別樣的色彩。
浦城剪紙歷史悠久,西晉時,剪紙技藝由中原士族入浦定居傳入,經過唐、宋的長足發展,元、明興盛繁榮,至清代,藝術水平與使用均達到鼎盛,形成兼具中國北方與南方的風格特色。浦城剪紙既含中原文化遺風,又具閩越土著文明印跡;既有北方粗狂大氣、淳厚拙樸,又有南方細膩纖巧、純凈秀氣的藝術風格。
浦城剪紙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千百年來,剪紙這一古老的民間技藝,融入浦城傳統歲月節令中。當地百姓操辦婚嫁喜事,都要邀請剪花嫂、剪花婆來剪裁花樣,裝點禮品、烘托喜慶的氣氛,寄托對新人的美好祝福。
浦城剪紙技藝(圖源:視覺中國)
春節期間,浦城的每家每戶都會將貢品擺放在香案上,再將剪紙放在每樣貢品之上。例如,草魚上會放上年年有余的“魚”圖案,公雞上會放上“雞”圖案的剪紙,其他的貢品均會擺上一些形狀與貢品相似,寓意為吉祥、如意、平安等吉祥話的剪紙圖案。這些剪紙不僅裝點了禮品,更烘托了喜慶的氣氛,寄托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祝福。
今天,浦城剪紙不僅在本地深受喜愛,還走出了國門,在菲律賓、埃及等國家展出,作品遠銷到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墨西哥、日本等國。2014年,“浦城剪紙”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新春佳節,浦城剪紙添年味。紅紙雕鏤,吉祥如意,福滿歲。千年技藝,代代相傳,情意深。剪花嫂婆,巧手生花,福滿門。
監制:伏成鐳
策劃:陳洪亮
文字:羅曉英 杜瑩(實習)
配音:馮婧蕓(實習)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