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福州1月23日消息(記者龔雯)1月23日,福建省“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促進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一場:加快推進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上,廈門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黃燕添答央廣網記者問。
央廣網記者:
廈門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是先行先試的特區,請介紹一下廈門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特別是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有什么特色和亮點?
廈門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黃燕添:
投資環境是硬環境和軟環境的總和。我們不斷用改革的思路破解難題,推動營商環境始終保持全國、全省前列,是全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連續五年位列全省第一。2023年,國家發改委在廈門市召開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現場會。2024年,國家發改委在投洽會營商環境論壇上發布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等權威信息。
主要做法有:一是強化統籌協同。廈門市委市政府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和推動高質量發展重要舉措,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理念。廈門市由主要領導直接部署、分管領導具體協調、相關部門各司其責,以約一年一版的頻率迭代升級營商環境改革方案,從2015年對標世界銀行的1.0版迭代到2024年提升國際化水平的7.0版,累計出臺19批990項任務清單。
二是注重制度建設。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在全省率先頒布《廈門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廈門經濟特區數據條例》等法規,將創新做法上升為制度保障。創新綜合改革試點“四個一”的落地標準,形成60項全國首創改革成果,29項全國復制推廣。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制定“不予處罰、從輕處罰、減輕處罰、免予行政強制”等“四張清單”事項1965項。
三是聚焦企業關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出臺民營經濟23條措施,建立與民企常態化溝通機制,解決民企反映問題2000余個。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去年以來出臺三輪一攬子穩增長政策,釋放政策紅利近200億元。升級“財政政策+金融工具”到3.0版,撬動金融資金超千億元,惠及市場經營主體超1.4萬家。全國率先設立249個營商環境監督聯系點,廣泛收集意見。
四是堅持開放創新。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廈門市實施提升營商環境國際化水平方案,提升自貿區、海絲法務區等平臺開放水平,加快打造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廈門自貿片區高質量完成32項試點任務,4項入選商務部典型案例;發布全國首個針對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的安全運輸指南,為企業節約70%的物流成本。海絲法務區引進法務、泛法務機構超270個,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涉外爭端解決優選地。
下一步,我們將以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繼續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體系,以企業群眾的滿意度為出發點,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推出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招硬招,持續擦亮廈門營商環境金字招牌,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試驗、探路先行。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