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治理的基礎在基層,重點和難點是鄉村治理。為激發基層治理內在動力,民眾街道在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中,以“四個一”(一套積分標準、一家積分超市、一套日常管理機制、一名專職管理人員)積分制度作為破題之舉,創新村級自治管理多元化,不斷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啟動儀式
建章立制,創新“積分+”治理模式
民眾街道結合下轄19個村(社區)實際,通過大量走訪調查,廣泛組織群眾建言獻策,以志愿活動積分兌換為突破口,創新推行“積分+”基層治理新模式。建立健全積分制實施細則和積分標準,結合“百千萬工程”、綠美生態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明確將“公益道德、共建共治、家庭積分、遵紀守法”等事項整理歸類為5大類積分指標,梳理出27條加分指標、22條扣分指標指引,編制印發《民眾街道推廣運用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積分制工作實施方案》《民眾街道鄉村治理積分制管理工作標準細則》《民眾街道鄉村治理積分兌換管理辦法》《民眾街道“積分”超市管理辦法》,形成“四個一”長效管理機制。
走訪調查
建強積分陣地,夯實“積分+”治理根基
以群安村作為積分制試點單位,因地制宜指導其按照“七有”標準(有場地、有牌子、有貨品、有管理制度、有臺賬、有明碼標價、有專人管理)建立首家“積分超市”,以積分兌換物品的方式,示范引領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公益事業、“美麗庭院”創建、文明戶評定、村莊環境衛生提升、“門前三包”等志愿活動。同時,充分挖掘、整合各類資源,通過各級黨組織、“入鎮下村”結對單位、駐村工作組、社會各界、社團組織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物資,確保“積分超市”長效運行。目前,民眾街道已建立“積分超市”9家,覆蓋201個生產隊,近5000戶家庭參與。
積分超市
堅持群眾導向,兌出“積分+”治理實效
為確保積分兌換順民意、接地氣,民眾街道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引導各“積分超市”個性化設置兌換獎品,以米、油、生活用品等必需品提升對村民群眾的吸引力,以體育用品、學習文具等文娛用品提升對青少年的吸引力,針對農村群眾精神需求積極探索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激勵模式,將“中山好人”“美麗庭院”“綠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創建活動與積分制有機融合,讓村民既得榮譽又得實惠。
置換商品
同時,還將積分服務項目與群眾特長、興趣愛好和基層工作相結合,有效激勵村民在積分制實施過程中發揮所長、奉獻家鄉。自“積分制”實施以來,各級“積分超市”共開展兌換活動288場次,參與活動村民超2萬人次。
創新宣傳形式,推動“積分+”全域開花
為進一步豐富活動載體,拓寬群眾參與路徑,民眾街道積極創新宣傳模式,通過開展“愛心超市,集贊有禮”“游戲有獎、積分有禮”“曬曬我家小院”等活動,推廣“積分+”鄉村治理新模式,將積分管理理念融入基層管理各個環節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各項活動之中,同時采取拍攝創意宣傳視頻、微信公眾號宣傳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宣傳推廣,充分調動村民參與村級事務和村級管理的積極性,有力推動積分制走深走實。
活動現場
“小分值”有“大價值”,“小積分”撬動“大治理”。積分制管理激發群眾主動參與的熱情,喚醒老百姓“主人翁”意識,推動鄉村基層治理由“村里事”變成“大家事”。下一步,民眾街道將加大積分制推廣的宣傳力度,繼續把積分制管理工作落到實處,進一步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村民自治格局,以文明鄉風賦能“百千萬工程”。(中山市民眾街道)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