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建設多個陸上風電場、啟動海上風電;探索利用海洋能、設立海水淡化研發基地;欲圓“汽車整車夢”,建設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今后幾年,惠州在能源發展上將有一系列大動作。近日,惠州市政府正式印發《惠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其中明確,“十三五”期間全市安排續建、新開工及開展前期重點能源項目43項,總投資約2266億元,預計“十三五”期間完成投資約1720億元。
根據規劃,作為清潔能源的發力重點,惠州將打造沿海風電帶——以惠東觀音山一帶為主體,推進沿海風電項目建設,打造廣東省乃至全國風電行業的樣板工程;開展紅海灣西岸及淺海區域風力資源總量的普查與開發研究工作,啟動港口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逐步形成沿海風電發展帶。
發力風電、光伏發電 建廣東清潔能源生產基地按照目標,“十三五”時期著力構建安全可靠、清潔低碳、經濟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油、氣、其他能源比重達到12.6%、51.8%、21.6%、14%,煤炭消費比重下降12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4%,比2015年提高2.5個百分點。在節能環保上,惠州到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3100萬噸標準煤左右,火電廠供電標煤耗下降5克左右,煤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清潔能源產業是惠州“十三五”發力的新支柱產業。惠州將加快發展天然氣和風電、光伏發電,推進新能源汽車和電池產業化建設,建成廣東省重要的清潔能源生產基地。
探索“水電聯產”設立海水淡化研發基地
根據規劃,惠州將積極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在風電場開發建設上,適度開發風資源豐富地區的陸上風電,有序推進廣控東山海風電場二期、華潤惠東桃園、國電電力惠東斧頭山、卡子崠、蓮花山等陸上風電建設,啟動港口海上風電建設,逐步形成沿海風電規模化發展。到2020年風電裝機規模力爭達到30萬千瓦。
惠州還將力推太陽能光伏發電。鼓勵各類社會主體投資建設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重點推進惠東正能量陶瓷安墩、龍門保利協鑫、博羅龍溪電鍍基地、惠城中電太陽能公司馬安等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到2020年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0萬千瓦。在探索利用海洋能方面,規劃明確提出,開展環大亞灣海洋能源資源普查,探索集風能、太陽能、波浪能等發電為一體的海島獨立電力系統應用研究,推進海水淡化系統和技術產業化應用,在海水資源豐富、電力資源充裕的地區設立海水淡化研發基地,探索“水電聯產”的新型模式。
建8871個充電樁 瞄準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惠州一直有“汽車整車夢”,新能源汽車時代,面臨行業新風口。為此,惠州將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產業化便是布局的方向。規劃明確提出,要發展一批大型新能源汽車企業,建成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例如,重點發展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電池管理系統、充電設備、電機、電控系統等核心零部件、成套組堆、整車生產企業,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另外,“十三五”期間,惠州全市將新建充電站83座(含公交車充換電站11座、出租車充換電站11座、物流環衛等專用車充電站8座、城市公共充電站48座、城際快充站5座),新建分散式充電樁8871個。
延伸
惠州打造“三基四網一帶”格局
1.三大基地:環大亞灣新區綜合能源基地力生產基地、中心城區清潔電力生產基地、東北部新能源裝備產業基地。
2.四大網絡:電網、天然氣管網、成品油輸送管網,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
3.沿海風電帶:惠東沿海風電場,港口海上風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