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節假期第六日(初五,2月2日),廣東天氣暖和、春意盎然,文化旅游活動持續火熱。記者從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了解到,據初步測算,2月2日全省4A級及以上景區接待游客353.2萬人次,較去年假期第六日同比增長7.5%(以下均按此可比口徑進行同比);納入監測的14段古驛道沿線重點區域接待游客77.1萬人次,同比增長5.7%;納入監測的13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接待游客20.0萬人次,同比增長6.5%;納入監測的100個鄉村旅游點和歷史古村落接待50.4萬人次,同比增長7.6%;納入監測的80個重點公共文化機構接待18.3萬人次,同比增長7.4%。

圍繞“請到廣東過大年”主題,全省精心策劃并推出兼具地域特色與創新活力的文旅產品,持續激發文旅消費潛能,打造全民共享、氛圍濃厚的節日盛宴,全省假日文化和旅游市場運行平穩、安全有序。

城鄉聯動節慶活動豐富 年味節日氛圍持續升溫

全省各地持續擦亮“請到廣東過大年”文化旅游品牌,開展豐富多彩的新春系列活動,呈現嶺南年俗魅力,激發假日文旅市場活力。

策劃開展展現地方非遺特色的年俗活動受到廣泛歡迎。汕頭潮陽區2月2日上午舉辦“中華英歌 舞動潮陽”2025年春節潮陽英歌嘉年華活動,展現潮陽英歌的獨特魅力,營造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揭陽普寧市大型潮汕民俗實景演出《英歌情》自大年初一首演后,每晚2場演出,場場爆滿,深受游客好評。佛山古鎮燈會以“福滿佛山,閃耀燈場”為主題,在祖廟設置主題燈組、特色文化展示區,并還原經典民俗場景,開啟特色集市等多元體驗,以濃厚年味開啟新年之喜。

開展地方特色民俗活動,推動鄉村文化旅游發展。各市縣圍繞“百千萬工程”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且富有地方特色的迎新春文旅活動,通過戲曲、歌舞、舞龍等節目,展現“百千萬工程”成效和嶺南特色文化魅力,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清遠連南瑤族自治縣千年瑤寨景區舉辦“喜慶新春,情滿瑤山——瑤山情歌節”活動,讓游客感受瑤家新春的喜慶氛圍,體驗瑤山歌舞風情,領略瑤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肇慶市春節期間舉辦金鐘山“龍公廟會”、龍母新年祈福、群獅賀歲等230余場鄉村文旅體活動,吸引本地和珠三角廣大游客前來參加體驗。

文旅融合節日產品 激發文旅消費動能

各地充分挖掘體現本地年俗特色的文化資源,持續創新推出形式多樣、喜慶熱烈、年味濃郁的迎新春文化惠民系列活動,有效提升民眾文旅消費體驗,著力滿足群眾節日精神文化需求。

廣州市越秀區精心策劃的“廣府味?幸福年”新春系列活動,為市民群眾獻上了充滿傳統韻味與創新活力的“廣府十二年味”,讓人民群眾在歡樂中感受到了傳統的魅力、創新的活力以及多元文化的熱力。廣州市文化館推出的“潮玩新春?蛇來運轉”春節非遺游園會,現場設置了廣府美食風味區、文化創意市集區、非遺文化體驗區以及游戲互動展演區等活動區域,并奉上多場令人目不暇接的非遺表演,成為市民游客熱捧的新春打卡地。

潮州市通過精心策劃英歌舞、舞龍舞獅等文化巡游,濱江長廊、古城墻、牌坊街等景點搭配潮州文旅IP“府樓猴”的形象雕塑,在非遺中心聽古琴、品工夫茶等,營造熱鬧喜慶的新春假日氛圍。

深圳市福田區推出“七日瑞彩幸福游”,包含沉浸式巡游、音樂演出、文藝匯演等活動。大年初五接財神“福氣龍獅歡騰游”在深圳節日大道舉行。

梅州市“群星大舞臺”群眾文藝展演系列活動于正月初五啟動,活動涵蓋非遺表演、客家山歌、街舞表演、流行音樂、廣場舞、走秀等文化大餐。

江門市開平市“夢回開平·僑海華韻”夜經濟項目輪番上演《江潮之歌》等節目以及篝火舞等類型表演,多家本土特色美食、文化創意商家進駐,配套各項游樂設施,滿足游客多元的娛樂和消費需求。

東莞市以“新春·進莞來團聚”為主題,推出壤塘非遺藝術展、《如果歷史是一群喵》特展、100件文物里的東莞故事(第二季)、年畫里的中國等年味十足、內涵豐富的精品文旅活動。

珠海市溫泉旅游熱度不減,如御溫泉度假村推出小湯鎮春節特別版大餐廟會,珠海海泉灣度假區推出“驚艷2025 巳巳如意”新春主題活動等,吸引了眾多家庭游客在愜意舒適的氛圍中共度團圓年。

清遠長隆度假區游客爆滿,各地游客紛沓而至體驗“在清遠遇見非洲”之旅,帶動周邊及市區餐飲、住宿、交通等業態強勢增長。

河源市新晉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萬綠湖風景區迎來開門紅,景區年味兒十足,河源非遺節目展演精彩紛呈,舉辦客家婚嫁民俗巡游活動,設置打糍粑、炸油果等客家年節民俗體驗區。這些豐富的活動持續提升“請到廣東過大年”的年味。(記者 陳薇薇)

編輯:羅世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