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首例由業主“自主更新、自籌資金、原拆原建”的危舊房改造項目——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集群街2號正式完成驗收,并順利交房交證,業主們迎來了煥然一新的新家。作為廣東老舊小區改造的典型案例,該項目從籌建到實施備受關注。

廣州市花都區集群街2號曾是一棟被鑒定為D級危房的小樓,因結構老化存在嚴重安全隱患。2024年3月18日,這棟始建于1976年的5層混合結構樓房被正式拆除。5月27日,新建工程全面啟動,僅用9個月時間便順利完成。改造后的新樓不僅優化了內部空間,還新增電梯,實施了水、電、氣等基礎設施改造,并升級了消防設計。1月11日,8位業主代表領取了新房鑰匙和不動產權證,標志著新家正式交付。

居民黃細祥回憶說,過去的廚房空間狹小,僅兩三平方米,廚房和廁所擠在一起,而如今新家寬敞明亮、功能分區合理,讓他倍感滿意。另一位居民鐘彩蘭表示,新樓最大的亮點是增設了電梯和管道煤氣,這對于腿腳不便的老年人來說極大地改善了生活便利性。

新華街集群街2號位于廣州花都區老城區。該樓始建于1976年,為5層混合結構,共25戶,隨著時間推移,房屋結構逐漸老化,最終被鑒定為D級危房(整棟危房),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如采取傳統的老舊小區微改造,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房屋安全問題;而由于項目為單體建筑,地塊面積小、土地利用率難有提升空間,重建利潤微薄,吸引不了開發商介入,傳統征拆方式也不可行。為解決這一難題,當地提出了“原拆原建、增加公服”的改造思路,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引導居民承擔主要改造成本,項目拆建投資估算約800萬元,由業主按照4600元/平方米標準共同承擔改造成本,成為廣東首個業主自籌、原拆原建的危房改造項目。

廣州市花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江奇表示,該項目通過政府搭建平臺,引導居民自籌自建,不僅有效解決了老城區危舊住房的安全隱患問題,還帶動了社會投資和居民消費,是一種可持續的城市有機更新模式,具有積極的示范意義。(劉帆 林銘浩)

編輯:羅世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