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改革創新 促進轉型發展
全省商務工作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央廣網蘭州1月17日消息 2016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全省商務系統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和商務部決策部署,全面貫徹發展新理念,主動適應新常態,全力以赴抓落實,商務運行穩中向好,各項工作穩中有進,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預計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68億元,同比增長9%,完成預期目標;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7939.83億元,同比增長11.93%,高出預期目標1.93個百分點,其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15億美元,同比增長5%;預計外貿進出口43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1.5%。其中,出口266億元,下降26%;進口173億元,增長28%。
以加快供給側改革為主線 促進內貿創新發展
第22屆蘭洽會國際展區人流如織。
全省8個大市場之一中國·平涼金果博覽城。
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
嚴存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去年以來,我省商務部門把加快推進內貿流通改革創新作為穩定經濟增長、促進動力轉換的重要抓手,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推動內貿創新發展,積極完善市場體系,著力規范市場秩序,加快推進商貿流通企業健康發展,全省內貿流通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
市場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
隆冬時節,隴南東盛國際農產品商貿物流港交易火熱,當地花椒、茶葉、木耳、核桃、橄欖油等特色農產品通過這個大型物流園源源不斷銷往全國各地。這座占地超過300畝、建有2萬平方米標準化倉庫的大型綜合市場,是省政府確定的全省8個區域性大型商品交易市場之一,也是隴南目前唯一的標準化、專業化大市場,成為集當地特色農產品展銷、倉儲物流、電子商務和技能培訓、服務辦公等為一體的現代化農產品商貿物流港。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兩年,我省以8個大市場、公益性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區域性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縣鄉便民市場建設為重點,加快完善市場流通體系。8個大市場完成投資60.6億元,總體建設進度達到64.6%。隴西中藥材市場項目建設全部完成。公益性市場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投入資金8.6億元,完成100個縣鄉便民市場建設任務,新增商業面積134萬平方米,使全省三年新建便民市場達300個,連鎖經營由城市向農村延伸,提高了統一配送率。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大市場和公益性市場為龍頭、以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和商貿物流中心為骨干、以縣鄉便民市場和農村網點為基礎覆蓋城鄉的市場流通網絡。
網絡消費成為新亮點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我省城鄉基礎設施的改善,電子商務在我省異軍突起,快速發展,并逐漸“城市包圍農村”。慶陽的黃花菜、永登的玫瑰、會寧的小雜糧、隴南的花椒……這些昔日并不起眼的甘肅地方土特產品,借助電商平臺走向大江南北,為當地老百姓帶來越來越多的收益。
省委、省政府順勢而為,加大支持,先后出臺一系列扶持措施加快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并將其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舉措,使電商扎根農村,服務“三農”,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興產業。省商務廳積極爭取和實施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去年我省新增示范縣20個,中央補助資金4億元,成為2016年得到國家支持力度最大的省份。深入開展電商扶貧,扎實推進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建設,全力實施好國家電商進農村示范項目,75個貧困縣實現縣級電商服務中心全覆蓋,建成1157個鄉級服務站、5179個村級服務點,均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指標任務。預計去年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080億元,同比增長30%;網絡零售額415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網絡零售成為全省消費新的增長點。
商貿物流發展邁出新步伐
商貿物流業既是一個新興產業,又是一個集運輸業、倉儲業、裝卸業、包裝業、加工配送業及物流信息業等為一體的復合型產業。近年來,隨著生產社會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現代物流業逐漸被廣泛認為是繼降低物資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之后的又一個重要的利潤源泉,日趨發展成為國民經濟體系中重要的基礎性服務產業。
我省高度重視商貿物流業發展。去年以來,我省商務部門加大開展物流與電商融合發展、第三方物流、商貿物流標準化、農產品物流等四類7個項目試點,我省3家企業被列入全國商貿物流標準化專項行動重點推進企業和全國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單位。目前全省規劃建設各類物流園區、物流基地125個,以TNT、德邦物流、盛輝物流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以京東商城、蘇寧電器為代表的電商企業在甘肅建設了物流基地,全省注冊物流企業3000多家,物流從業人員近30萬。綜合性農產品市場、產地農產品市場和規模較大的縣鄉便民市場全部配建了冷鏈物流設施。
促進消費出臺新舉措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消費需求也出現了一些階段性特征。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城鄉居民的消費理念、方式和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消費轉型升級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因此,促進消費增長,必須以滿足和適應市場供給需求為前提。
為推進消費領域供給側改革,省委、省政府先后印發了一系列促進內貿流通改革創新的政策文件。全省各市州和各部門結合實際,也相繼制定了配套措施和辦法,安排財政資金對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公益性大市場、便民市場、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以及農村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建設給予資金補助,并通過融資擔保等措施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商貿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對內貿流通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全省商務部門大力開展消費促進活動,推動商務、旅游、文化、銀行融合發展,拉動餐飲、住宿和購物消費。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格局,推廣“蘇寧模式”,鼓勵企業本地化結算。積極開展養老服務產業試點,結合我省實際探索試點基金投資養老服務產業的經營模式。加強市場監測及商貿統計體系建設,適時動用儲備維護消費品市場供應穩定。2016年全省47家冬春蔬菜儲備企業共投放蔬菜13個品種、3萬多噸,向蘭州、武威市場投放省級儲備凍豬肉1400噸,更好地滿足了城鄉居民消費需求。2016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達到3168.87億元,同比增長9%,達到預期目標。
整頓規范市場秩序有了新成效
去年以來,以省商務廳為牽頭單位,聯合公安、農牧、海關等20多家單位和部門,繼續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行為,為消費者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各單位強化日常監管,加大執法力度,集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開展線上線下市場及生活服務業專項整治、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治理等重點領域專項治理,強化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車用燃油、重點商品、知識產權保護等日常監管。去年4月起,相關部門聯合對全省成品油市場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清理整頓。蘭州市肉菜追溯體系項目全部建成,天水市肉菜追溯體系一期工程進入驗收階段。定西等9個市州即將建成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推進全省商務領域誠信建設。去年1月至11月,全省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共立案6005件,辦結5700件,搗毀窩點55個,向司法機關移交案件284件。全省打擊侵權假冒行政執法案件立案信息公開率達到95%,位居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