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智匯雄安 創領未來”為主題的“千企雄安行——2025雄安新區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合作大會”在河北省雄安新區舉辦。
活動現場(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供圖)
為破解科技成果轉化瓶頸,活動推出“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生態機制。政府部門提供政策支持,雄安集團提供場景開放,高校輸出原創技術,企業對接產業化需求,投資機構注入資本活水,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等平臺則提供全流程服務支撐。
活動現場集中發布14項高校前沿科技成果,覆蓋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戰略領域:綠色低碳方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煤矸石資源化技術實現固廢降碳協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綠色建材技術構建城市低碳方案;智能制造領域,北京理工大學突破難熔合金成形瓶頸,華北電力大學氫能系統開辟清潔能源新路徑;人工智能賽道,中國傳媒大學智能媒體系統推動傳媒科技融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衛星數據系統構建空天協同網絡。
活動期間,雄安集團戰略發展部部長周瑜詳細介紹了雄安集團應用場景及雄安基金情況,順為資本副總裁遲煦分享了在科技智能創新、先進制造、生成式AI等領域的投資布局經驗。科技企業發布了產學研需求,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秘書長丁進軍揭曉空天信息科學技術獎,樹立行業技術標桿。北京市就業促進中心副主任黃紹麗與雄安新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同發起成立京雄協同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采用“北京研發,雄安轉化”模式,推動京津冀創新鏈深度融合。
與會企業反響熱烈。中核華輝代表表示,未來將深化與高校合作,通過科研團隊派遣、聯合培養研究生、共享科研平臺等方式,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載體。
此次活動集中展示了京津冀協同創新的階段性成果,通過生態平臺搭建、資源要素整合和制度創新突破,標志著雄安新區從“規劃建設”向“功能提升”的關鍵躍遷。(雄安宣傳網信局)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