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在海口枷椗山現代農業工廠化養種產業基地,工作人員展示剛打撈上來的咸淡水紅鯛魚。石中華 攝

“開飯啦。”1月23日上午,位于美蘭區演豐鎮的海口枷椗山現代農業工廠化養種產業基地(以下簡稱“枷椗山基地”),在工作人員盧志強的“招呼”下,養殖桶內的紅鯛魚紛紛躍出水面“搶食”,激起陣陣水花。隨著春節臨近,“美蘭好品”農產品公用品牌之一的美蘭海南鯛獲群眾熱捧。

近年來,美蘭區鼓勵企業和農戶探索試養咸淡水紅鯛魚、海鴨、海鵝、趕海豬等,受到了市場的歡迎。其中去年自枷椗山基地產出的紅鯛魚就超過20萬斤。

創新養殖產品供不應求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階梯式節能流水增氧養殖循環裝置。”當天,枷椗山基地負責人、海南椰夢生態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貴生向記者介紹起水質循環利用裝置,“污水從一側排入地下,經過處理凈化后,再由凈水管輸送回到水箱里。利用這套裝置養魚,不僅環保、節能,還能節省不少養殖成本。”

演豐鎮近海,獨特的咸淡水水質為水產養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2022年,張貴生瞄準了咸淡水紅鯛魚養殖這條賽道,并逐步進行探索。“我們經過實驗后發現,相較于海水養殖,咸淡水養殖的紅鯛魚既保留了魚本身的鮮美,肉質也更為細嫩。”2023年,張貴生開始規模化生態養殖,并逐步探索應用增氧、增溫等環保裝置。

“基地擁有18個直徑約8米的養殖桶,幼年紅鯛魚在這里生長,達到出欄標準后便可轉移到池塘中,我們再根據訂單情況捕撈入市。”準備工作就緒,工人何汝省手持網兜,朝著魚群“出擊”,水桶里很快便裝滿了紅鯛魚,“有珍珠白、彩虹鯛、基圍彩鯛等多種紅鯛,都是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品種。”

色澤紅潤的紅鯛魚是不少市民逢年過節餐桌上的佳肴之一。經宰殺、清洗、速凍、打包等一系列程序,一尾尾高品質的咸淡水紅鯛魚從這里走上島內外千家萬戶的餐桌。

帶動就業助力鄉村振興

隨著咸淡水紅鯛魚養殖的工廠化,枷椗山基地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周邊不少村民也因此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桃園村村民盧志強便是其中之一。

盧志強從家里出發,騎著電動自行車約3分鐘便到達基地,“基地離家里很近,讓我可以安心工作,也能更好地照顧家庭。”

刮鱗、開膛。操作臺前,下塘村村民王秀梅和山尾頭村村民陳美珍各自負責一道工序,配合默契。“我們兩個人配合,平均每個小時可以宰殺100條左右。”陳美珍一邊熟練地給紅鯛魚開膛,一邊說:“下刀得準,成品才更美觀,也更方便烹飪擺盤。”

目前,枷椗山基地共有職工21人,多為周邊村民。張貴生告訴記者,今年基地計劃再擴大紅鯛魚養殖規模,將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我們還計劃邀請水產養殖專家前來開展培訓,幫助職工學習更多養殖技能,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得益于氣候優勢,基地的紅鯛魚可實現全年供應。“我們正與島內外一些商超、經銷商洽談,后續將開展深度合作。還考慮借助電商直播的方式,擴大咸淡水紅鯛魚的知名度。”張貴生表示。

今年的美蘭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將充分利用咸淡水區域,工業化循環養殖紅鯛魚1000噸,打造生態咸淡水品牌。“我們正朝著這個目標努力,信心十足。”張貴生說。(梁冰 王聘釗)

編輯:付美斌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