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種新型護理方式——“網約護士”逐漸興起,患者通過手機下單,專業護士如約上門,提供抽血、換尿管、換胃管、造口護理等護理服務,讓行動不便的患者不用去醫院,在家也可享受個性化、差異化的優質護理服務。
早在6年前,“網約護士”已在海南生根發芽。截至目前,海南已實現“互聯網+護理服務”全省全覆蓋,共有2700多名“網約護士”,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打通了護理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持續守護群眾生命健康。
溫暖到家 護士上門護理
辛宇是海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海醫一附院”)神經內科的一名資深護士。2019年通過嚴格的考試后,成為了一名“網約護士”,在工作之余,利用專業護理技術,為患者提供居家護理服務。
如今,觸“網”5年,辛宇覺得“互聯網+護理服務”,讓她更有職業價值感和認同感。
90多歲的李阿婆家住海口市龍華區大同路的一個小區,距離海醫一附院并不遠。但她家住在7樓,沒有電梯,跟她一起生活的兒子已經70多歲,加上孫子工作在外地,每次去醫院看病都非常困難。
兩年前,李阿婆因重癥住院治療,由于年齡大,不便做泌尿系統手術,留置了導尿管。由于住院期間,了解到海醫一附院有“網約護士”可上門更換尿管,第一次下單后,辛宇如約上門護理,當時阿婆和兒子都比較滿意。此后,每隔28天左右,辛宇上門為阿婆換尿管和沖洗膀胱。
由于李阿婆的尿管留置了2年,膀胱的順應性不太好。“每次沖進去的量就會很少,只要她感覺不舒服就要馬上停。”正是辛宇的細心和溫暖,讓阿婆和家人都非常滿意。
患者的滿意,是對護士最大的認可。2020年9月,海醫一附院產科主管護師陳嬌莎考取了母嬰護理師證書,成功入選“網約護士”,主要承接產婦通乳、新生兒撫觸、新生兒黃疸檢測等。至今4年多,她已經完成上門護理服務783人次,患者都比較認可和滿意。
一胎寶媽王女士(化名)就是陳嬌莎的上門服務對象之一。2024年12月,生完寶寶7個月的王女士,突然出現乳房脹痛,堵奶狀況,于是通過小程序手機下單預約。“中午下單,下午就上門了,服務特別好,跟在醫院一樣享受專業的護理。”王女士說,陳嬌莎護士為其通乳后,至今沒有再堵奶。寶寶剛出院時,王女士曾預約護士上門進行新生兒護理,并學習了很多嬰兒照護知識。
延續護理 讓患者享醫院同質化服務
“‘網約護士’方便了患者,讓患者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住院期間同質化的護理服務。”海醫一附院護理部主任張翔表示,患者無須再為前往醫院路途奔波和排隊等待而煩惱,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尤其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及其家屬來說,大大減輕了負擔。
早在2019年,國家衛健委率先在北京、上海等六個省市開展了“互聯網+護理服務”的試點工作。海南雖不是試點省份,但海醫一附院認為此項工作對患者來說意義重大,于是該院主動向海南省衛健委請纓,于同年12月作為海南省唯一一家試點單位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
在試點推進過程中,海醫一附院與優佳護平臺合作推出“互聯網+護理服務”項目,從早期的更換胃管、尿管、母嬰護理,拓展到傷口造口、靜療等共計70個服務項目。“目前導管、傷口造口及靜療護理是患者預約比較多的服務項目。”張翔表示,“網約護士”將專業護理服務從醫院內部延伸到了社區和家庭,需要具備更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促使護士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了護理團隊的整體素質。如今,該醫院“網約護士”注冊達100余名,共為5000余名患者提供了多樣化護理服務。
“這種網約護理模式挺好的,工作之余上門護理,雖然辛苦一點,但是增加了護士的收入,也提升了護理技能。”辛宇說,不僅給護士提供了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和空間,還提升了護士的職業自豪感。
隨著“互聯網+護理服務”項目不斷拓展,服務內容更加專業化、精細化。
海口市婦幼保健院家庭化產區副護士長曹素芬表示,2022年5月,海口市婦幼保健院上線了獨立研發的“互聯網+居家護理服務”信息平臺系統,開展了“互聯網+護理服務”,開設項目有產后康復護理、母嬰護理、新生兒護理和會陰傷口護理等4個專業模塊16個護理服務項目,培訓上線網約專科護士61名。
如今,海口市婦幼保健院居家護理服務項目已增加到27項,涵蓋了采血、母嬰護理、產后康復等多個領域,為廣大市民提供了專業化、精細化的婦幼延續優質服務,極大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截至目前,海口市婦幼保健院共完成居家護理服務1452單,其中2024年完成776單。
全省覆蓋 39家醫院開展上門服務
線上預約,線下服務。對于“互聯網+護理服務”來說,線上預約平臺建設十分重要。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優佳護平臺是較早進入海南,并與海南多家醫療機構開展合作,推進海南“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機構之一。
“攜手醫療機構,整合優質資源,持續豐富護理項目種類。”廣東優佳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經理林振釗介紹,優佳護平臺于2019年開始進入海南市場,先后與海醫一附院、海口市人民醫院、瓊海市人民醫院等35家醫療機構合作,通過優質護理資源與互聯網平臺深度融合,共同推進“互聯網+護理服務”項目,為患者提供了更專業、便捷的護理服務,同時推動了海南護理服務向數字化、智能化邁進。
為探索建立“互聯網+護理服務”模式,規范引導全省“互聯網+護理服務”健康發展,2021年4月,海南出臺了《海南省“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鼓勵各試點地區和醫療機構結合實際,探索與醫聯體、互聯網醫院、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等結合,科學穩妥、循序漸進地開展試點工作。
此外,海南要求試點地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試點醫療機構建立服務機制,為護士提供手機APP定位追蹤系統,配置護理工作記錄儀,使服務行為全程留痕可追溯,配備一鍵報警、延時預警等裝置,購買醫療責任險、人身意外傷害險等,切實保障護士執業安全和人身安全,有效防范和應對風險。
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老年人居家護理需求持續增加,“互聯網+護理服務”將如何完善呢?
張翔表示,加強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合作,共同開展居家護理服務。社區可以提供場地和人員支持,協助醫院進行患者的篩查和管理,實現醫院—社區—家庭的無縫銜接。同時,鼓勵醫院內部的護理人員參加居家護理相關的培訓和學習。此外,加強與高校合作,開設居家護理相關專業,培養專門的居家護理人才。
“下一步將增加老年病專科護理項目,發展中醫護理服務。”林振釗表示,針對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等,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結合海南中醫特色資源,推出中醫護理項目,為老年人提供養生保健和慢性病調理服務。(王洪旭)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