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2018年,河南省數字經濟規模達到1.25萬億元,居全國第10位。騰訊研究院發布的《數字中國指數報告(2019)》顯示,河南省在數字中國總指數省級排名中居全國第6位、中部省份首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從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獲悉,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戰略平臺作用,著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為統籌發展好數字經濟,形成全省一盤棋,河南堅持系統謀劃,建立了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直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省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和協調聯動機制,加強對全省數字經濟工作的統籌推進和組織領導。以構建有利于數字經濟發展的制度體系為先導,先后印發實施《關于加快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等綜合性文件和《河南省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專項方案,制定了《河南省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等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日益完善。
近年來,河南省圍繞提升數字經濟產業規模和能級,創新發展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智能終端等新興產業,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新動能。布局規劃了以鄭東新區龍子湖智慧島為核心區、省轄市中心城市18個大數據產業園區為主要節點的“1+18”發展空間格局,大力引進數字經濟相關產業,華為、阿里巴巴等一批龍頭企業和知名研究機構集聚河南,全省初步形成了“核心引領、節點帶動”的產業集聚發展態勢。2019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3.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19%。其中,智能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興產業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5.4%、16.9%,鯤鵬計算、5G、智能終端、智能傳感、信息安全等領域產業影響力不斷提升:“Huanghe”牌鯤鵬服務器和PC機正式下線,實現了河南省自主品牌服務器和PC機生產零的突破;18個省轄市均實現5G覆蓋;全省智能手機產量約占全球的1/7,鄭州航空港區成為全球最大的蘋果手機生產基地。
同時,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涌現一批智慧城市亮點應用,鄭州市生態宜居、駐馬店市惠民服務被國家評為“2018-2019新型智慧城市典型優秀案例”。鄭州智慧島開通全球首條開放道路5G無人駕駛公交線路,鄭大一附院建成我國首個連片覆蓋的5G醫療實驗網。
河南積極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聯動推進“互聯網+”“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以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為突破口,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企業上云和智能化改造行動,賦能實體經濟煥發新動能。2018年以來,全省培育省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422個,打造1個綜合工業互聯網平臺和13個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上云企業超過4萬家。2019年,河南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為52.3,居中部首位。中信重工礦山裝備、一拖現代農業裝備、衛華集團起重機裝備、宇通客車新能源動力電池等4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國家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
河南在深耕數字產業方面注重培育自主研發能力,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進創新平臺建設,打造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數字科技創新中心。先后創建了互聯網醫療系統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數學工程與先進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數字經濟國家級創新平臺。截至目前,河南省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重點)實驗室166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突破3200家。
下一步,河南省將繼續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重點抓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鯤鵬產業生態培育、數字核心產業突破、智能制造示范、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園區提升、5G網絡規模化商用、數字基礎設施提速等八大工程,推動河南數字經濟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