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首個90億參數級別風險研判大模型明察秋毫 湖北“云哨兵”將六千隱患一網打盡
省風險隱患監測預警中心,“智慧大腦”盯住數以萬計的危險源。(受訪單位供圖)
一座“不打烊”的智慧中樞,盯住大大小小數以萬計的危險源,憑借毫秒級的精準排查,悄然推動一場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防控”的智慧革命。
2月6日,湖北省應急管理系統召開新春“創先爭優”動員會,提出以數字化改革和基層能力提升為引擎,聚力打造“智慧應急”場景化應用,全省已完成省市縣三級風險隱患監測預警中心組建,并同步開發建設全國首個風險隱患監測預警平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實地探訪升級后的省風險隱患監測預警中心,揭秘這座“智慧大腦”如何明察秋毫。
AI預警秒級響應
風險化解于萌芽
走進指揮中心,巨型電子屏上跳動著全省風險隱患監測數據。突然,一條模擬預警信息彈出:某化工企業液氨儲罐區可燃氣體濃度異常。屏幕隨即顯示,平臺通過90億參數級別的風險研判大模型,結合歷史案例,迅速生成處置建議并推送責任人,全程不過數分鐘。“若真實發生,系統將同步聯動消防、環保等部門協同處置,確保風險‘不過夜’。”省風險隱患監測預警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這一幕是風險隱患監測預警平臺的日常縮影。自去年8月平臺上線以來,已高效處置預警事件6000余起,真正實現“消患于成災之前”。
“過去依賴人工巡查,如今‘電力大數據’能識別企業違規生產,‘衛星遙感’可監測森林火險,‘智能視頻’能實時捕捉作業違規行為。”省風險隱患監測預警中心趙冰化博士指向屏幕,危化、礦山、消防、燃氣等10余個行業4000余家高危企業、近萬處風險點盡在“網”中。
湖北應急部門梳理上萬份各行業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事故案例,經過知識提取、標注、訓練,建設了90億參數級別的風險研判大模型。通過分析事故災害演化鏈,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各種誘因,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形成紅色、橙色、黃色、藍色等四個風險事件評估級別,并精準推送處置方案,有效解決基層風險研判專業能力不足的問題。“即便是偏遠山區的小型礦山,也能獲得專家級別的研判支持。”恩施州應急管理局局長周興發表示,平臺讓有限的人力聚焦關鍵隱患,執法效能倍增。
數字聯防層層閉環
讓隱患無處可躲
風險預警如何落地?記者在指揮中心看到,從監測預警到處置反饋的7個環節形成數字閉環:預警信息直達企業負責人、網格員手機,超時未處置則逐級督辦;重大風險直接聯動應急指揮系統,一鍵啟動預案。
這一機制在鄂州一家鋼鐵企業得到驗證。去年10月,平臺多次發出煤氣泄漏預警,企業排查發現設備接頭松動并及時修復。“過去這類隱患可能釀成大禍,現在平臺就像‘云哨兵’,幫我們搶出黃金處置時間。”企業安全總監周勝利說。
“從‘人海戰術’到‘數字聯防’,湖北的實踐證明,科技是破解安全治理難題的關鍵鑰匙。”趙冰化說。
眼下,平臺正加速接入住建、交通、文旅等部門數據,構建跨領域風險防控聯盟。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說,通過“大數據+網格化”機制,風險防控實現更智慧、更精準的目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樂克 通訊員 黃洋 李偉)
![](http://m.hainiu11.com/2021/sjy/images/code.png)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