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4月11日消息(記者左洋)4月11日,“民營企業匯 翹楚江夏行”活動在武漢市江夏區會議中心舉行。著名戰略咨詢專家、智綱智庫創始人王志綱受邀作主旨演講,吸引300余位民營企業家共話轉型,交流發展經驗,探尋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李磊 攝)

活動現場,江夏區委、區政府有關負責人與參會企業家深入交流,詳細介紹了區域最新發展成果及未來規劃。經過多年深耕,武漢市江夏區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不斷完善“331X”產業體系,加速壯大以“車、光、康”為代表的三大主導產業集群,創新競逐“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物聯”三大新興賽道,超前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上汽通用、國藥中生等龍頭企業扎根發展,海康威視、金盤科技等領軍企業持續壯大,靈伴科技等創新型企業相繼落地,多點支撐、多極崛起的產業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隨后,王志綱發表主題演講,系統梳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提出“改革突破、市場激活、實干興邦”的發展邏輯。

“一部楚天史、半部在江夏。”在探討江夏區未來發展時,王志綱對照上海青浦區的發展談到,一個城區若要實現蓬勃發展,“生活、生意、生命”三者的深度融合必不可少。于生意層面需構建分工明確、協同共進的產業格局,在生活維度應打造多元豐富、充滿活力的生活場景,而這一切的落腳點,在于為生命創造價值。發展新質生產力,終極指向便是讓人們過上美好生活。從江夏區近年來的發展軌跡來看,成績亮眼。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江夏更是提出“轉型闖關”的奮進口號,全區上下積極投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動科技創新,不斷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這些有力舉措彰顯出江夏十足的發展潛力,照此趨勢,其未來發展必將一路高歌猛進,前景不可限量。

在圓桌對話環節,王志綱與中德華建集團董事長汪建新,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黃晟,上海建工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馬玨偉,湯遜湖科技創新中心(武漢)有限公司董事長秦海鷗,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旻太航空創始人歐陽星,瑞納芯材(太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隋浩然,豪臣韋爾(上海)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紀繼儉等圍繞“新質生產力培育與產業轉型升級”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數據顯示,2024年江夏區GDP達1327.4億元,在全國綜合實力、創新、工業、投資競爭力等六個百強榜單持續進位。依托24所高校、33萬在校大學生及亞洲最大P4實驗室等12個國家級創新平臺,該區已成為湖北省科技創新要素最富集的區域之一。2025年作為“十四五”收官之年和江夏區撤縣設區30周年,被江夏定為“轉型年”,該區將著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編輯:鄧子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