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博物館上演沉浸式編鐘音樂會 看!文化與科技翩然共舞
1月30日,大年初二,湖北省博物館編鐘演奏廳座無虛席,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一同欣賞“千古絕響——曾侯乙編鐘音樂會”新春特別演出。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通訊員 魯黎 黃敏 攝)
音樂一響,年味登場。1月30日,大年初二,湖北省博物館編鐘演奏廳座無虛席,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一同欣賞了“千古絕響——曾侯乙編鐘音樂會”新春特別演出。古樂合奏《春節序曲》喜慶祥和的旋律響起,節日氛圍感頓時拉滿。
繼龍年春節編鐘演奏《恭喜發財》火遍全網后,今年春節,該館精心策劃的新春特別演出,以“新春伊始,萬象更新”為主線,連演7天,邀觀眾在金聲玉振中赴一場古今交融、科技與文化碰撞的視聽盛宴。
“李煥之作曲的管弦樂《春節序曲》,被網友稱作是‘春節必聽的BGM’,我們重新配器,加入笙、簫等中國古樂器元素,將其改編為古樂合奏。”湖北省博物館編鐘樂團負責人羅樂說。春節期間,全新打造的《春江花月夜》《我的祖國》等節目,古典與現代交融,為觀眾帶來全新的審美感受。
不只節目編排新,省博物館還采用新奇的高科技手段,讓舞臺效果、觀演體驗等耳目一新。步入編鐘演奏廳,仿佛置身大型演播廳。音樂會集中展示編鐘演奏廳舞臺提升改造的成效,全新升級的升降舞臺系統、舞臺智能移動裝置系統、沉浸式環繞音響系統,帶來了更加精彩紛呈的沉浸式體驗。中英雙語報幕,冷門樂器的圖文簡介,全新設計制作的演出服裝,無不給觀眾更好的觀演體驗。
喜慶的春節氛圍,唯美的春江花月夜,祖國的大好山河……全景式LED視效矩陣系統的運用,使舞臺背景頓時顯得高大上,為節目增色不少。“高科技手段全新打造的演出場景如夢如幻,既傳承了傳統文化,又充滿著文化新質生產力色彩。”羅樂自豪地說。
當天舞臺上,還出現了不少新面孔。2002年出生的劉靜怡,與多位新入職的“00后”演員同臺演出。演出結束后她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她最初接觸的是西洋打擊樂,上大學后改學民樂,加入編鐘樂團后被編鐘神奇的“一鐘雙音”所吸引,在不斷學習中愈發喜歡編鐘演奏。她笑盈盈地說:“中國古老樂器,值得當代年輕人去發掘、去傳承。”
春節期間,編鐘演奏廳每日演出7場,幾乎場場爆滿。很多觀眾欣賞節目的同時,不忘用手機錄下精彩片段。“音樂好聽,舞蹈也好看。”來自蘇州的一家三口接受采訪時,女孩“小糯米”搶答道。“小糯米”的爸爸則說:“科技手段加持打造的沉浸式舞臺,讓古樂演奏融入當下生活,令人十分難忘。”
省文化和旅游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處長盧申濤介紹,隨著“博物館熱”走深走實,“博物館里過大年”已成新年俗。今年春節,全省各地紛紛舉辦“巳巳如意 生生不息”博物館里過大年活動,圍繞蛇年生肖主題,“上新”類型豐富的基本陳列、臨時展覽,精心策劃新春市集、民俗文化體驗、數字化沉浸體驗等活動200余場,吸引群眾在博物館里度過一個祥和文化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通訊員 魯黎 黃敏)
![](http://m.hainiu11.com/2021/sjy/images/code.png)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