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不辭辛勞,一次次調解,熬了近30年,建房矛盾終于解決了。”4月14日,湖南省洞口縣文昌街道綜治中心響起熱烈的掌聲,在工作人員的見證下,該街道和平社區居民陳某與蔬菜村王某握手言和,至此,一場長達28年的鄰里糾紛終于畫上圓滿句號。陳某坦言,壓在心里近30年的石頭終于落了地,以后能睡安穩覺了。
“這件事要追溯到28年前,當時很多參與調解的工作人員已經退休了。”據街道辦副主任羅金介紹,早在1997年,和平社區居民陳某購買了蔬菜村一村民位于正街的老房子,此房子與王某家相鄰。入居以后,兩家人就因宅基地界線爭議引發矛盾,并且互不相讓。到了2000年,矛盾逐步升級,雙方曾大打出手,最終經縣人民法院做了判決。后來,陳某一家外出務工,直到2024年5月,陳某返鄉,再次向社區申請調解鄰里矛盾。
“此次調解成功,也彰顯了街道為民服務、解決難題的堅定決心。”文昌街道辦黨工委書記向旺介紹,街道作為縣城的中樞,人口流通性大,商貿物流發達,社情民意相對復雜。多年來,因建房土地規劃、施工界限等問題不斷滋生沖突,這些矛盾猶如橫亙在雙方之間的鴻溝,嚴重影響著鄰里關系與社會和諧穩定。自從接到陳某訴求后,街道干部與和平社區、蔬菜村工作人員直面復雜的矛盾糾紛,多次向自然資源部門、住建部門咨詢相關政策,全面深入了解矛盾起因。為此多次上門,不厭其煩談心交流,引導雙方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真情實意處理問題,終于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成功調處好陳某與王某兩家僵持近30年的矛盾糾紛,讓曾經針鋒相對的兩人握手言和。
據了解,這次跨越時空的握手并非偶然。2024年,街道辦就促成了家住縣城老一中對面的楊某某、袁某某長達25年的握手言和。原來,楊某某、袁某某的房屋都建于20世紀60年代,相鄰且共墻。1998年袁某某翻修房屋時,兩人因房屋邊界發生矛盾,導致楊某某常年上訪。多年來,政府相關部門多次調解無果,導致楊某某家無法翻建房屋。2023年,綜治中心成立后,對這起陳年積案進行了深入調查,啟動了“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最終將這起長達25年的信訪積案妥善化解。楊某某也于當年喜遷新居。
民生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近年來,文昌街道辦為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以“六零”(零事故、零非訪、零發案、零違建、零污染、零違紀)工作法為主要抓手,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社會治理效能得到穩步提升。2023年,街道辦立足實際,瞄準“實體、實戰、實用、實效”目標,高標準推進綜治中心建設,實現資源在一線匯聚、矛盾在一線化解、服務在一線強化,文昌街道綜治中心示范帶動經驗得到全省推介。(段小芳 唐鴻菲 李哲)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