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催人奮進。陽春四月,行走在湖南省隆回縣高平鎮的陌野田疇,智能化插秧機在田間劃出筆直線條,自走式旋耕機翻起肥沃的泥浪,植保無人機在空中織就智慧網格,智能灌溉系統在育秧大棚里精準噴淋……一幅幅生意盎然的春耕圖在廣袤的田間地頭徐徐展開。

萬畝示范片不負春光

作為隆回重要種糧基地,高平鎮山間盆地的平坦地形和富饒的耕地,承擔著區域糧倉的重要職能。

石腳村萬畝雙季稻綜合示范片(隆回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在石腳村萬畝雙季稻綜合示范片,高速旋轉的插秧機、轟鳴的旋耕機與低空盤旋的植保無人機“列陣”田間,隨處可見搶抓農時的忙碌景象。據悉,該鎮萬畝雙季稻示范片轄26個行政村,示范連片面積17393畝;采取“統一優良品種、統一機插機拋、統一機械深施肥、統一綠色防控、統一物化技術”;產量目標為核心區雙季稻畝產1100公斤,應用區雙季稻畝產1050公斤。

今年,高平鎮圍繞“糧食播種增面積、種糧大戶增戶數、糧食生產增產量”“三增”目標,全力壓實糧食生產責任,打造萬畝雙季稻綜合示范片1個、千畝示范片2個;力爭全年糧食總產突破4萬噸,以實現“種植面積、糧食總產、農戶收益、種糧大戶”只增不減為目標,致力構建“種管收儲加”全產業鏈,讓“高平糧倉”的品牌更加響亮。

機械智作搶抓農時

隨著機械化、智能化新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農業領域,科技正助力春耕生產解鎖“新密碼”。

連日來,高平鎮供銷合作社理事長江懷軍忙個不停。為確保農機在春耕生產中發揮最大效能,江懷軍帶領著農機技術服務團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

村民駕駛插秧機在田間勞作(隆回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這位被農戶稱為“農機大管家”的理事長,正通過“耕、種、防、收”四大社會化服務模塊,為全鎮4家水稻種植合作社、72戶種糧大戶(百畝以上)織就機械化服務網絡。江懷軍介紹說,該鎮目前有農機合作社11家、大型旋耕機50臺、大型收割機34臺、高速插秧機16臺、高速有序拋秧機9臺、大型烘干機18臺。得益于農業機械設備的廣泛推廣,農業機械化正助力搶抓農時,釋放更多生產力。

在高平鎮召開的全縣水稻機插機拋秧現場演示會現場,現代農機的精準作業魅力十足: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插秧機在泥浪中劃出筆直綠線,將傳統雙人作業精簡為單人操作,其厘米級定位精度更讓株距行距實現數字化管控;植保無人機編隊掠過青苗,霧化藥劑均勻灑落葉片正反兩面……

智慧農業加速邁進

在高平鎮大橋社區育秧工廠的連棟陽光大棚內,自動化噴淋系統正精準灌溉,物聯網傳感器將土壤墑情實時傳回,為精準灌溉提供數據支撐。

連棟陽光大棚內的自動化噴淋系統(隆回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高平采用“智能化暗室工廠集中育秧”與“陽光溫室大棚煉苗”相結合的現代農業技術,通過浸種、播種、疊盤、催芽等標準化流程,使早稻秧苗出苗率達95%以上,縮短秧苗生長周期5天左右,有效保障春耕生產進度,成為該鎮實施推進農業現代化、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實踐。

高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陽祝會表示,高平正在奮力向“智慧農業”加速邁進,“人工智能+農業”的模式正加快打造農業新質生產力。

在技術轉化關鍵環節,縣農業農村局專家技術團隊聯合該鎮組建百余名“土專家”聯村包戶,把技術課堂搬到田間地頭,面對面教技術、手把手解難題,確保技術指導精準到田。同時,聯合湖南大學專家教授開展集中培訓,并建立定期交流研討機制,真正實現技術推廣從實驗室到農田的無縫銜接。(胡權 陽浩宇)

編輯:楊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