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紅色故事匯,薪火閃耀新征程。4月14日至15日,2025年湖南省“瀟湘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決賽在郴州市汝城縣沙洲村火熱進行。來自全省各地州市、省直機關的62位(組)講解員齊聚沙洲講壇,施展身手角逐比拼,現(xiàn)場氣氛緊張激烈。
比賽現(xiàn)場(鄧生祥 攝)
本次大賽決賽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文旅廳聯(lián)合主辦,郴州市委宣傳部、郴州市文旅廣體局、汝城縣人民政府承辦。從今年2月啟動以來,選手們經(jīng)過各地初賽、全省復賽層層遴選脫穎而出,提前兩天集結(jié)“半條被子”故事發(fā)生地沙洲村,開展賽前集訓、現(xiàn)場參觀、學習觀摩等豐富活動后,再按照專業(yè)、志愿講解組交錯推進,角逐榮光。
十步之內(nèi),必有芳草。湖南是一方紅色熱土,遍布著燦若星河的紅色地標,紅色文化底蘊尤為深厚,仿佛一座沒有圍墻的革命歷史博物館,搞好紅色講解、發(fā)展紅色文旅的主題賽事如火如荼。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大賽”即將在長沙舉辦,應時應景舉辦的本次活動,將助力提升全省講解員隊伍專業(yè)素養(yǎng),擦亮湖南紅色文化品牌,推進湖南紅色旅游融合發(fā)展。
作為本次賽事舉辦地的汝城縣,是紅軍長征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主戰(zhàn)場、湘南起義的策源地,境內(nèi)留存著眾多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光輝足跡,廣為傳頌著“半條被子”“一張借據(jù)”等紅色故事,還保存著歷史悠久的濂溪書院和近千座古祠堂,紅色教育場景豐富多樣。深挖用活優(yōu)勢資源,汝城縣積極開辦小小講解員、紅色講解員培訓班,培育涌現(xiàn)了一大批專業(yè)和志愿講解員,切實促推了全縣講解隊伍整體素能提升,連續(xù)多年在省市講解大賽中屢獲殊榮。
為承辦好本次大賽,汝城縣在后勤接待、場地提供、優(yōu)化環(huán)境、開班培訓、宣推造勢等各方面花足心思、強化保障,促進了賽事有序有效開展,活動效果出圈出彩。
人間四月天,點滴潤心間。活動中,各路選手精神抖擻站在臺上,借助扣人心弦的音樂、催人淚目的圖文、生動逼真的視頻,全情投入脫稿講解,時而深情敘述,時而鏗鏘發(fā)問,時而振臂高呼,與臺下觀眾有機互動,令大家聽得格外入神走心,博得陣陣熱烈掌聲。
一站一坐開場,一講一演展開,一“古”一“今”對話,作為志愿講解組的20號參賽選手,汝城縣何苗苗和何娜一登場便聚焦了全場目光。她們緊扣“把一生交給革命”的鮮明主題,一人作為講解員聲情并茂娓娓道來,一人化身故事主人公真情告白,生動再現(xiàn)了汝城縣首位女共產(chǎn)黨員朱舜華為了革命理想不惜與封建官僚家庭決裂、多次遭受敵人脅迫殘害而寧死不屈,以及失去全部五個孩子仍矢志不渝等感人事跡,深入淺出詮釋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為有犧牲多壯志”等深刻道理。這場情景交融、時空交織的紅色講解,感染了全場觀眾,也征服了資深專業(yè)評審,獲得了該類當場最高分。
“黑暗中的那盞燈”“無字家書”“永遠的硬骨頭”“花開十八洞”……在現(xiàn)場,各路選手取材身邊紅色故事,以小切口打開大主題,以小故事詮釋大道理,緊貼大屏上電子時鐘倒計節(jié)奏,也準確無誤回答好賽后專業(yè)知識問答,方能徹底卸壓放松。
按照賽程賽制,本次大賽邀請了湖南省政府參事、省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張志初,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歐陽斌和湖南省委宣傳部宣教處處長謝青等7位紅色講解員、文旅發(fā)展專家擔任現(xiàn)場評審,圍繞講解儀態(tài)、講解內(nèi)容、創(chuàng)新程度、語言表達、整體效果等方面進行當場考評亮分。
“最美‘瀟湘紅’,精彩紛呈的一場大賽,讓我找到了美和紅的具象化答案。”張志初作為大賽評審組組長在現(xiàn)場點評中,充分肯定了選手們所展示的主題高度、血脈濃度、表達精度、藝術巧度、氣質(zhì)風度以及感染力度等,也稱贊了汝城在賽事組織承辦、執(zhí)行落實上的積極成效和成功經(jīng)驗。
“紅色是湖南最亮的底色,奮斗是時代最美的姿態(tài)。講解員作為紅色故事的‘擴音器’、紅色精神的‘播種機’,要切實錘煉好真本領,傳播好聲音,爭當排頭兵。”歐陽斌表示。(鄧生祥)

關注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