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0日消息(記者田芳毓)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在市場平穩跨過6月考核大限之后,截至上周五(7日),央行已經連續11個交易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然而,7月有9000多億元的資金陸續到期,其中,近七成將集中在前兩周。分析人士預計,本周,央行有大概率會進行逆回購。
央行連續11個交易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
流動性適度,資金面平穩,剛剛過去的6月,資金面的緊張預期成為“虛驚一場”。但是,就在跨季資金面平穩度過之際,新的擔憂又來了——7月28天逆回購和中期借貸便利將集中到期。據統計,7月份共有9175億元資金到期,其中,逆回購有56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有3575億元。對此,央行“一反常態”,從6月23號開始到目前為止,已經連續11個交易日不但沒有進行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反而連續暫停逆回購。讓人不禁想問,央行“一反常態”的底氣來自哪里?
首先,央行的解釋是,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處在較高水平。非常簡潔明了,既然市場流動性“充裕”,自然不需要注入流動性。不過,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認為,央行連續暫停逆回購,應該和外匯占款改善以及財政投放量較大等因素有關。
魯政委說:“第一個方面是外匯占款,外匯占款此前有明顯下降。隨著我們對于國際資本流動的管理的加強,可能最近外匯占款已經基本上趨于平衡,也就是說可能在0附近。更重要的是第二個因素財政存款。我們注意到每當一個季度的最后一個月,其實財政存款都有明顯的流出,也就是說財政支出對應的是一個流動性的投放!
還有觀點認為,央行連續暫停逆回購的原因和之前的改革有關,包括利率市場化、基準利率的培育、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的打通、匯率改革等。這些改革目前已經進入了綜合發酵期,從而讓央行的流動性調控游刃有余。
前瞻:央行本周可能會續作逆回購
而對于7月資金面,市場基本認為,不會出現明顯緊張。在今年第一季度末的跨季過程中,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曾經連續13個交易日“停擺”,創下了自去年逆回購操作常態化以來最長的暫停時間記錄。隨后在4月中旬重啟逆回購。魯政委認為,這一次和上一次非常相似,預計本周會重啟逆回購操作。
魯政委表示:“本周應該會看到央行的逆回購開始出現。第一個原因是前期公開市場操作的到期,到期就意味著回籠、減少。第二,最近有一家機構的轉債要發行,其實,轉債發行的驗資也會對市場產生明顯的沖擊。在這樣的情況下,接下來的這一周央行重啟逆回購應該是概率非常高的一件事情!
此外,還有兩個原因預計將觸發央行重啟逆回購。一是數據顯示,本周地方債發行繳款量將超過3000億元。一般來說,地方債發行繳款之時會減少銀行流動性總量。二是繳稅因素的擾動。7月屬于財政存款的主要積累期,進而會抽離銀行體系流動性。根據規定,企業應當在上半月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因此資金面在7月中上旬的部分時點會產生一定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