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23日消息(記者 馮方)臨近春節,中央金融辦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股市送上政策大禮包。1月23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由證監會等五部委有關業務負責人介紹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引導五類中長期資金入市 提出多項入市“硬指標”

中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重要的專業投資力量,也是維護市場平穩健康運行的“壓艙石”“穩定器”。2024年以來,黨中央多次對中長期資金入市有關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支持長期資金入市。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9月底,中央金融辦和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構建“長錢長投”制度環境的重點工作安排。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

根據《實施方案》的有關安排,此次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將重點引導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加大入市力度:一是提升商業保險資金A股投資比例與穩定性,二是優化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機制,三是提高企(職)業年金基金市場化投資運作水平,四是提高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占比。

對于穩步提高中長期資金投資A股規模和比例的具體安排,《實施方案》提出了多項“硬指標”。

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對公募基金,《實施方案》明確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對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于投資A股,即每年至少為A股新增幾千億的長期資金。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表示,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規模擬定為1000億元,春節前將有500億元到位、投資股市,后續還將根據保險公司的意愿和需要來逐步擴大參與試點保險公司的數量和基金規模。

另外,人民銀行創設的兩項資本市場支持工具目前實施進展順利。人民銀行黨委委員鄒瀾表示,其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已經開展了兩次操作,合計金額1050億元,已經有超過300家上市公司公開披露打算申請股票回購增持貸款,金額上限超過600億元。下階段,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優化相關政策,提升工具使用便利性,適時推動工具擴面增量。

全面建立實施長周期考核 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

在實際操作中,考核周期短是多年來制約商業保險資金、年金基金等一些中長期資金擴大A股投資的一個重要卡點。而實施長周期考核,將有效熨平短期市場波動對業績的影響,提升中長期資金投資行為的穩定性。《實施方案》提出,對公募基金、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等全面建立實施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當年度經營指標考核權重,細化明確全國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安排。

吳清表示,將系統改革基金行業考核評價體系,全面加強長周期業績考核;進一步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和薪酬管理制度,著力強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經理與投資者利益的綁定,防止出現重規模、輕回報的經營傾向;進一步穩步降低公募基金綜合費率,在已經降低基金管理費率、托管費率、交易費率的基礎上,2025年起還將進一步降低基金銷售費率,預計每年合計可以為投資者節約大概450億的費用。

另外,將在公募基金改革上做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推出更多適配投資者需求的產品,加大中低波動型產品創新力度,實現浮動費率產品試點轉常規。二是加快推進指數化投資發展,制定促進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實施股票ETF產品的快速注冊機制,進一步便利各類中長期資金投資市場。三是強化監管分類評價引導,提高權益類基金規模占比和長期業績等指標在監管分類評價當中的權重,引導基金公司將每年利潤的一定比例自購旗下的權益類基金。四是督促提升核心投研能力,建立基金公司投研能力評價制度,引導基金公司強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設,切實提高大類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能力。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表示,將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制度進行修訂:一是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益類指標的長周期考核權重,如將凈資產收益率的長周期指標考核權重調整至不低于60%;二是實施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指標的長周期考核,通過長短期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促進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加大中長期投資力度,實現所有者權益穩定增長和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三是推動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提高投資管理能力,鼓勵引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加強投資管理,提升資金長期運作能力。

對于全國社保基金,廖岷表示,財政部會持續做好全國社保基金的補充,在強化基金保障能力的同時,支持注入的資金加大投資資本市場力度。下一步,財政部將優化完善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管理制度,結合金融市場最新發展形勢,優化不同投資品種的比例,進一步提高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的力度和靈活度。同時,健全全國社保基金投資運營長周期考核體系,細化完善5年以上的長周期考核機制要求,擬從風險管理、保值增值等不同維度對基金投資運營情況進行考核,兼顧基金短期的投資收益和長期的保值增值目標。

鼓勵分紅、豐富產品、提升服務、強化監管 多舉措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

在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方面,《實施方案》提出多項措施,涉及上市公司分紅、各類中長期資金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等。

“構建投資和融資協調發展、市場參與主體各盡其責、各得其所的良好市場生態,一直以來是證監會努力的方向。”吳清介紹,去年以來,證監會認真貫徹落實新“國九條”,堅持強本強基、嚴監嚴管,尊重規律、尊重規則,突出加強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建設,健全全鏈條的監管體系,形成了“1+N”政策體系,推動市場生態不斷改善。

吳清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以抓好《實施方案》落實落地為契機,踐行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進一步加大政策供給,努力營造更加有利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的市場生態。

具體來看,在資產端,著力推動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2024年,證監會制定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出臺了鼓勵分紅、回購等政策和規則,上市公司全年分紅2.4萬億元、回購1476億元,均創下歷史新高。目前,滬深300股息率達到3%,明顯高于10年期國債收益率,權益市場的投資價值進一步凸顯。

證監會將進一步把好市場入口關、出口關,提升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進一步增加優質上市公司供給,支持更多標桿性高科技企業登陸A股市場。同時,加強上市公司持續監管,特別是進一步完善治理,不斷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進一步多措并舉做強活躍并購重組市場。上市公司也要進一步增強主動回報投資者意識,更好通過現金分紅、回購注銷、股東增持等一些方式提高自身的吸引力,為市場提供更多優質標的。

在交易端,不斷豐富適合中長期投資的產品和工具供給。證監會將允許公募基金、商業保險資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銀行理財等機構投資者作為戰略投資者更加積極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等。在參與新股申購、上市公司定增、舉牌認定標準等方面,給予保險資管、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積極支持相關資金投資入市。用好用足央行互換便利工具,證監會會同人民銀行探索實現常態化的制度安排。

在機構端,證監會將推動不斷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將支持證券基金經營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并購重組,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引導行業機構加大人力、研究、交易以及資本等方面資源投入,提升對養老金、商業保險資金等各類中長期資金的服務能力。抓緊完善基金投顧規則制度體系,實現業務試點轉常規,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資金規劃、資產配置服務。

在執法端,堅決維護市場“三公”秩序。嚴格落實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的要求,堅持懲、防、治并舉,突出依法監管、分類監管,快、準、狠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既要抓早、抓小、抓苗頭,更要打大、打惡、打重點,特別是對首惡、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絕不放過、一追到底,進一步提升監管執法的精準性、有效性。突出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針對性完善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行為約束,包括對惡意造假、股東或實控人嚴重侵害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等違法行為,進行打擊、進行約束。推動健全特別代表人訴訟、當事人承諾等制度機制,加快完善退市過程中,特別是因違法違規退市過程中的投資者保護制度機制。

編輯:邵藍潔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