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有仙、羅躍軍、劉祖剛整理

  一晃,這場戰役已過去近70年,但仍令我滿懷激動,總能想起當年經歷過的朝鮮四三○戰斗前前后后,今天回憶出來以饗讀者,也紀念舉世聞名的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

  1951年3月29日18時,我高炮團接上級緊急通知,當20時,從德川轉移至1950年底守衛的“新西大橋”陣地。

  這是一座從中朝邊界新義州通往前線必經之重要橋梁,總不斷遭受敵機的瘋狂轟炸破壞。接令后,部隊立即準備行動。

  深夜12時30分,部隊已全面進入炮陣,堅守大橋,確保安全。為摸準敵情,有利于消滅敵人,我和往常一樣,每轉移陣地,就和偵察員、聯絡員一起,走訪隱藏在山溝的當地百姓,了解敵機活動情況。

  所到之處,朝鮮百姓都無比氣憤反映,近一段時間敵機十分瘋狂,每隔幾天就來轟炸“新西大橋”,一般多在6至7時,數量6至12架。他們還高度贊揚志愿軍工程部隊,冒著敵人炮火搶修公路和橋梁,英勇奮戰、技術過硬,使戰火中的公路、橋梁成為“不斷”的運輸線。

  偵查結束,我們馬上返回陣地向指揮員作詳細匯報。指揮部立即部署各級指輝所,要求密切注視敵機突然襲擊,隨時殲滅敢于來犯之敵,誓叫侵略者有來無歸。

  命令如山倒,全體指戰員不折不扣地執行上級命令,堅守戰斗崗位。4月30日6時48分,果真一群敵機從北面朝著大橋方向飛來,且越飛越低。這時,整個部隊全神貫注等待著團指揮部一聲令下。

  “咚!咚!咚!……”全團高炮火力對準正在向大橋俯沖的一群敵機猛烈開火,在這激烈的戰斗時刻,為鼓勵全體指戰員士氣,我在陣地中心山頂上手舉廣播筒高聲呼喊:“同志們,打得好!打得好!打得好!他們再也逃不了!”

  決戰時刻,全體指戰員沉著勇敢的戰斗情緒一浪高過一浪!懊、準、狠”的炮火高度集中包圍敵機,敵人驚慌失措,束手無策,無法逃跑,對空作戰不到半小時就取得勝利,9架敵機被我團擊落8架,剩余1架也被擊傷狼狽逃竄,這是我團赴朝作戰首次奪取的輝煌戰果。

  此時此刻,整個陣地從指揮員到戰斗員熱烈歡呼,激動、歡樂的情景真難以用語言形容。次日,團部傳達了志愿軍炮兵總部給我團全體指戰員通報嘉獎的特大喜訊,說戰績將永遠記載在志愿軍高炮光榮史冊,被稱為“四三○”戰斗。

  為做好戰后工作,我們調查組奉命攜帶武器,望遠鏡、干糧、喊話筒、寬大俘虜政策宣傳單等,離開陣地四處尋找被擊落敵機的下落,偵察現場、宣傳政策,慎重接觸敵人,繳獲武器。

  經巡查發現,有的敵機和飛行員已全燒毀,只存殘骸,有的飛行員背降落傘逃生,等待被俘。俘虜們都稱贊志愿軍勇敢,戰術驚人,只有選擇投降才是唯一出路。我們將繳獲的武器,戰利品等,隨押被俘美國飛行員統統上交指揮部。

  “朝鮮四三○戰斗”的勝利,讓新西這座重要橋梁有了一定安全保證。后來,據當地百姓告之,此后兩個多月,一直安全無恙。

  “四三○”戰斗結束,師政治部主辦的《陣地快報》特約我,寫了一篇題為《四三○戰斗告訴我什么》的專稿。記得稿件大意是這樣:“我團全體指戰員在四三○戰斗中給了敵人一次對空射擊有力的打擊,為今后大橋的安全可能會起到一些保護作用。同時也使敵人了解志愿軍高炮部隊的厲害。實質上是大滅了敵人的威風,大長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志氣。這也足以說明,美帝是紙老虎,也就是那么一回事!

  但“四三○”戰斗告訴我們,在勝利面前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任何時候決不可麻痹輕敵,不可放松對敵人的高度警惕,要在朝鮮戰場作好持久戰的準備,要練好過硬本領和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為奪取朝鮮戰場的最后勝利而英勇奮斗。(此特約稿在師政治部《陣地快報》登載后,用以當時作為連隊“正確對待四三○戰斗”戰果的教材內容之一。)

  70年過去,我深刻地感受到,從朝鮮持續3年的戰爭和屢次停戰談判,得出了一條千真萬確的真理:“那就是美國佬怕挨打,我越強,敵越弱。只有狠狠地打,而且要打到底,才能迫使敵人自動服輸,老實投降!

  我清楚知道,1953年7月27日,舉世聞名的朝鮮停戰談判正式簽字之前,我軍對敵方發動的總攻,據統計僅半小時之內打了三千輛汽車滿載的炮彈,打得聯合國軍膽戰心驚,服服帖帖。迫使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于汶山在停戰協定上正式簽字。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不僅贏得了戰爭,更重要的是贏得了和平。使中國的邊疆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維持了相對的穩定,獲得了對中國人民來說無比寶貴的和平建設環境。

  這場戰爭雄辯地說明和平是戰爭的對立物,從來就不是建立在良好愿望的基礎上,不能奢望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不能幻想分裂主義者會在一個早上改弦更張。為了和平,必要時要有不惜一戰之勇氣,要有血戰到底的決心,要有戰則必勝的力量,能戰方可言和,在很多情況下,和平要靠戰爭來保衛,來贏得;以戰止戰,正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事實證明,朝鮮停戰協定的最后簽字,不是談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

  背景介紹:郭斯行,1928年生,江西省遂川縣草林鎮人。1949年9月入伍,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1953年7月朝鮮停戰后,10月歸國治療傷殘,1955年轉建還鄉任教,先后任教師、教導主任,學校負責人。所在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1985年病退(1994年改辦離體),受聘任鎮文化站站長兼文聯、關工委老干部、老年體協秘書長。

  離休至今,郭斯行仍然堅持做校外輔導員工作,培養各級優秀學生1800余名,扶助貧困學生400余名,總金額11000余元。在鎮文化站任站長、牽頭主辦《峨峰》《宣傳動態》(草林簡訊》《文化長廊》《草林工商廉政義務監督簡報》等多種內部刊物上百期,多次獲省、市、縣、鎮等各級黨、政組織授予先進集體和國家級先進個人殊榮,先后參加《半月談內部版》《中國剪報》《老年教育》《老友》《新世界》《科學養生》《老年文摘》等10多種報刊評刊獲獎1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