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4日消息(記者曹宇)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就如何進一步推進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出了具體安排和部署。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會副主任委員郭乃碩認為,鄉村振興戰略是科學合理且符合中國國情的,各地應該利用自身優勢來實現鄉村振興和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會副主任委員郭乃碩(央廣網記者 曹宇 攝)
各地應結合自身優勢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說起鄉村振興,郭乃碩認為,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應該因地制宜,要結合各地的資源優勢來發展。“例如吉林省可以開發長白山的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通過農產品加工以及民宿經濟帶動周邊鄉村的發展。”郭乃碩說。
另外,郭乃碩認為延長農業產業鏈、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對鄉村振興發展至關重要。作為農業大省的吉林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比如吉林省的玉米產量豐富、質量高,可以對玉米進行深加工,將玉米開發成工藝品,或者說是用作工業材料等,從而提高玉米的附加值,推動鄉村產業的振興發展。
“村村通”公路應納入國家公路養護體系
“要想富,先修路。”在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中,農村公路建設必不可少。之前國家投入巨額資金建設的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解決了農民的出行難問題,對鄉村的振興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由于“村村通”工程尚未納入我國公路養護體制,“村村通”公路養護基本處于空白狀態,路面損毀嚴重。
因此,郭乃碩建議,按照“有路必養,養必見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基本原則,將村村通公路納入國家公路養護體系。要明確公路養護職責,規范管理行為,確保村村通公路安全暢通。
郭乃碩認為,除了利用好農村公路村級轉移支付資金,還應該加強對農村公路日常養護、小修保養、大中修工程和水毀專項工程等資金的籌措、使用及管理。應該拓寬籌措資金渠道,本著“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適當發揮群眾自籌資金解決出行難問題的積極性。
另外,還可以運用現代管理理念和電子信息技術對所有農村公路實行檔案化管理,從而逐步實現對鄉村公路的信息化、規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