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長沙11月19日消息(記者傅蕾 通訊員安志平)能在水里種植收割的“水上稻”,縮短育種時間提高畝產的“航空育種”,用來噴灑農藥或實時監控農田的無人機,把農村廢棄物轉變成肥料的裝置……這些高大上的技術和裝備,統統都能在今年農博會中找到,現代農業館W1里新主體、新技術、新業態、新裝備、新產品等展區,展示著眾多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成果。
在航天神州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展位上,顏色、形狀、大小與尋常迥異的辣椒和茄子吸引了一大波市民圍觀。據介紹,航天器搭載后的種子在地面還要選育3-5年,保留畝產量高、口感好、抗病性強的品種。他們的產品中,經過航空育種的茄子畝產能達到1萬公斤,最大單品重7斤,辣椒畝產也能達到5000公斤,較普通辣椒畝產翻倍。航天育種較傳統育種的最大優勢在于縮短育種時間,是緩解我國農作物優質種源貧乏的一個有效途經。
長勢喜人的“水上稻”也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據了解,優質雜交水稻自然水域浮床栽培技術,是由湖南省雜交水稻專家李必湖研究成功的新課題,水稻種植在特制環保的浮床上,水里還能放養稻花魚,并采用生物治蟲和物理治蟲方式,生產健康綠色無污染的農藥。“水上稻” 為擴大水稻種植面積以及糧食增產開辟了新的路徑,保障我國糧食自主和糧食安全以及優化糧食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代農業館里還有一個觀賞的好去處,一盆盆小巧精致的蔬菜整體擺放, 在并不大的空間內組成了一個小花園,坐落在湖南省老圃新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里。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這些盆栽蔬菜,一方面是銷售到餐廳和家庭種植和食用,另一方面也將進入學校,供學生體驗種植樂趣,學習農業知識。典型的城市農業采用集約化生產方式,可回收利用自然資源以及城市廢棄物,產出多樣化的動植物產品。
據悉,本屆農博會有現代農業館、國際館、品牌企業館、特色產品館、生態農村館、港澳臺館、養殖業館等8個展館,主體活動包括電商、茶葉、畜牧三場千人產銷對接會,開幕式巡館,開幕式暨中國農博(長沙)峰會,市(州)長推介會,扶貧群英會,閉幕式暨頒獎典禮,主題日活動,首屆“非遺+”創新融合發展研討會,首屆“對話傳承人”匠人峰會以及兩大農博分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