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長沙11月21日消息(記者傅蕾 通訊員 陳文美)“刺繡和陶瓷屬于不同的非遺類別,但兩者卻有技藝互通、融合發展的空間”。 11月20日,湖南首屆“對話傳承人”匠人峰會在農博會展期間召開,為農博會增添非遺文化氣息。峰會上,非遺匠人們與政府代表、企業家、行業專家學者等進行對話交流,探討非遺的傳承與發展,促進非遺走進現代生活。
“對話傳承人”是國家文化部貫徹中央“增強文化自信”精神部署的一項全國性活動。湖湘文化底蘊深厚,非遺技藝博大精深,湖南首屆“對話傳承人”匠人峰會通過為非遺傳承人與文創專家、企業負責人、市場營銷專業人士等搭建非遺創新發展交流平臺,推動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文化創意、精準扶貧、新農村建設以及現代美學生活、空間裝飾等領域融合,促進非遺與社會各先進要素務實合作,實現“1+1大于2”的效果。峰會由湖南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陳友材主持。
“不同的非遺類別產品如果實現融合發展,將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峰會上,湘繡、桃源刺繡、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長沙窯銅官陶瓷、岳州窯燒制技藝、界牌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等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傳承人圍桌大討論,就湖南刺繡和陶瓷燒制技藝的碰撞、創新融合、技藝互通、市場共享等方面展開了交流。據悉,本次峰會設計了三個主題對話環節,全方位、多角度就非遺的創新發展、產業化運營、與互聯網時代的融合等方面開展對話交流。第一個主題對話環節是匠人間的交流互鑒對話。第二個主題對話環節則聚焦非遺的創新發展。非遺傳承人,非遺企業家代表,文創、設計、美學行業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如何在“秉承傳統、不失其本”的基礎上,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度融入設計、文化創意、美學裝飾等現代行業,實現非遺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發展。“現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人們現代生活,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現。”在第三個非遺與時代的主題對話環節,一個非遺企業家代表這樣說道。非遺文化如何融入現代生活,政府代表、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各自結合自身實際分享了其智慧思考。“加大對非遺文化的保護和開發,促進其與現代行業產業‘聯姻’,這是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的好方式。”一位非遺專家在對話中上表明。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年輕一代薪火相傳, 2018年度“一帶一路——小小傳承人”活動在本次峰會上正式啟動。據悉,“一帶一路——小小傳承人”活動自2017年開始舉辦,每年由省文化廳組織全省各中小學校數百名學生赴國外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促進湖湘非遺文化的國際化的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