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11月26日消息(記者雷愷)記者從陜西省文物局獲悉,由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與法國國家文化遺產學院合作舉辦的“公輸堂古建油飾彩畫保護修復培訓班”近日在陜西西安結束,兩國技術人員在文物保護的理念及方法等方面取長補短、交流互鑒,促進了雙方保護理論技術水平的提升,開創了中法文物保護合作新模式。

  在為期兩周的培訓中,20名中法學員聆聽了法國國家遺產學院、北京科技大學、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陜西省文化遺產研究院、西安生漆研究所古建、彩畫保護、大漆研究領域專家的授課,通過理論學習和現場教學的方式,把文物保護、古建木作、古建彩畫理論和模擬保護修復的實際操作相結合,在培訓中學習交流古建油飾彩畫相關修復理論、研究方法、保護修復技術等內容;按照專業方向和知識背景,結合中法專家教授的病害調查方法、顏料老化試驗和彩畫清洗方法進行調查、討論、分析和研究。

  通過培訓,中法人員都獲益良多。法國學員Diane Marchioni表示:“初次的中國之旅對于我們這些年輕的修復人員是意義重大的。希望中法兩國在未來的文化遺產方便的合作能夠更加繁榮。”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研究員周萍表示:“培訓不是目的,是為了給未來儲備人才,更好的做好文物研究與保護工作。”

  公輸堂位于西安市鄠邑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僅存的小木作天宮樓閣式古建筑。其雕刻精細絕倫,似得木匠祖師魯班(公輸班)之巧得名;其油飾彩畫栩栩如生,歷經近600年風霜依舊保存相對完好;其工藝精美絕倫,“紫龍罩”“臥金點翠”等傳統工藝已瀕臨失傳。公輸堂雕刻之“精”,結構之“巧”,造形之“絕”,彩繪之“細”,為古所少有,是我國現存古削、木作雕刻藝術的瑰寶。

  為讓瑰寶再次煥發光彩,陜西省文物局近年來開展多項工作,并與法國文化遺產科學基金會合作,為公輸堂古建保護及油飾彩畫保護修復做專項研究,培養專業人才。2016年,陜西省文物局與法國文化遺產科學基金會在巴黎盧浮宮圖書館簽署了《關于陜西省文物局與法國遺產科學基金會合作備忘錄》,明確雙方將積極開展人員交流和培訓工作;法國遺產基金會派遣專家,到公輸堂就彩繪木作的合作保護進行了現場調研,并與陜西省文保院就“戶縣公輸堂彩繪木作保護修復合作研究”項目達成合作研究意向。2017年,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與法國遺產科學基金會簽署開展“公輸堂彩繪木作保護研究”合作項目。2018年,法國先后有五位專家來到公輸堂,與中方項目組成員一起進行現場工作,主要包括公輸堂彩畫病害調查方法、材料老化研究等,合作項目實施期間,雙方都高度認識到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經多次溝通,初步確定舉辦為期兩周的中法合作彩畫保護修復培訓。2019年8月,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正式發布招生簡章,面向全國文博系統和高等院校公開招錄中方學員。經項目組核查評審,擇優錄取了故宮博物院、西北工業大學等中國文博單位及高等院校的15名技術人員參加培訓,法方則在法國國家遺產學院遴選了5名優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