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12月30日消息(記者雷愷)12月30日,陜西省衛生健康委發布了2019年度陜西衛生健康十大新聞。
1.5G時代,省衛健委主任“面對面”培訓村醫
11月22日下午,陜西省衛生健康委召開全省健康扶貧第三期培訓視頻會,這次培訓會依托中國移動5G技術,通過陜西省遠程健康云平臺,將培訓受眾面擴大到全省3萬多名鄉村醫生,陜西省衛生健康委主任劉寶琴通過5G技術“面對面”培訓村醫。這是省衛生健康委組建以來,首次利用遠程醫療云平臺召開的全省鄉村醫生大會,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衛生健康系統召開的參會人員最多、覆蓋面最廣的一次會議。
2.陜西因病致貧戶三年減少13.83萬戶
11月21日,陜西省扶貧辦與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共同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省健康扶貧工作開展情況。2016年以來,陜西實施貧困地區服務能力三年提升計劃,新建改建擴建標準化村衛生室4961個,為貧困地區招聘培養1.5萬余名醫藥人才。省際省內共111家三級醫院幫扶112家縣級醫院,實現了對56個貧困縣醫院對口幫扶全覆蓋。對患25種大病的6.14萬名貧困患者開展專項救治,大病救治率99.3%。落實慢病簽約,組建簽約醫師團隊10001個,全省已累計簽約慢病患者63.3萬人,簽約率99.75%。通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陜西省健康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省因病致貧戶較2016年累計減少13.83萬戶,累計救治貧困患者59.47萬人。
3.陜西省孕產婦及新生兒可享受免費篩查服務
8月1日起,陜西在全省全面實施孕產婦產前和新生兒重點疾病免費篩查服務。全省每年計劃投入約1.8億元,按照每人每例320元標準,為孕期婦女免費提供唐氏綜合征、開放性神經管缺陷篩查和兩次常規超聲檢查;按每人每例132元標準,為新生兒免費提供先天性心臟病、苯丙酮尿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和聽力篩查。8-10月份,已累計完成產前血清學篩查、超聲檢查10.92萬人次,新生兒遺傳代謝病、聽力障礙、先天性心臟病等篩查21.18萬人次,發現確診干預重大出生缺陷43例,早期救治282例,有效提升了陜西省出生人口健康水平。
4.健康中國行動 陜西從“健康細胞工程”起步
陜西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把健康陜西建設上升為全省戰略,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共建共享,在省委、省政府的統攬下,進一步夯實部門職責,落實新時代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從健康影響因素的廣泛性、社會性、整體性出發,全面推進健康城市和健康機關、健康軍營、健康社區、健康村莊、健康學校、健康醫院、健康企業、健康家庭等8類健康細胞示范建設。截止目前,建成國家衛生城市10個、衛生縣城54個,國家和省級健康促進縣區31個,打造了4607個健康示范單位和3萬戶健康示范家庭,群眾健康素養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初步實現了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5.陜西全省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7.11歲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陜西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覆蓋城鄉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不斷完善,醫療資源配置不斷優化,重大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截止到2018年底,全省衛生健康機構數達到35300所,較1949年的152所增長了232倍。床位數25.4萬張,較1949年的1328張增長了191倍。各類衛生工作人員41.1萬人,較1949年的4839人增長了84倍。全省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數6.57張,較1949年的0.09張增長了73倍。全省人均期望壽命從1958年的53歲左右增長到2018年的77.11歲,提高了24歲。全省嬰兒死亡率由1996年的35.13‰下降到2018年的2.96‰,孕產婦死亡率由67.10/10萬下降到2018年的7.3/10萬,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6.陜西全面消除瘧疾
9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考核組宣布,經過現場考核,陜西省達到了國家消除瘧疾目標的各項要求,順利通過省級消除瘧疾終審評估。這是陜西省消除本地瘧疾感染病例后,經過八年努力取得的成果。我國2017年開始組織消除瘧疾省級評估,目前已有上海、江西等11個省市通過了終審評估,陜西是全國以省為單位達到消除瘧疾目標的第12個省。
7.陜西實現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全覆蓋
6月28日,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陜西省母嬰安全保障工作情況。從2016年起,陜西省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每年投入省級專項建設資金3000萬元,用于省、市、縣三級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累計投入資金9000萬元。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級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136個,實現了省、市、縣三級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全覆蓋。2018年,各級危重救治中心共轉診搶救危重孕產婦20797人、危重新生兒24559人,有效保障了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的生命安全。
8.第五屆世界中醫藥大會夏季峰會在西安召開
6月15日,世界中醫藥大會第五屆夏季峰會在西安開幕,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80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本次大會層次高、視角廣,設有全球中醫藥發展高峰論壇等14個分論壇,全方位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助力中醫藥產業化、國際化發展。這次夏季峰會是向世界展示陜西中醫藥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世界知名”中醫藥強省的重要宣傳媒介,為陜西中醫藥“走出去”,把中醫藥人才、產業“引進來”,進而整合資源,推動全省中醫藥事業發展,打造陜西經濟新的增長點,提供了契機。
9.陜西寧強醫改探索記:患者愿意來 醫生不愿走
陜西省寧強縣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地帶,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739戶55420人,貧困發生率18.86%,其中因病致貧2626戶8760人。長期以來,基層醫療人員留不住,技術水平低,無序就醫、縣外就醫使患者和新農合負擔加重,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當地政府。在“互聯網+”和托管的基礎上,2017年寧強縣3家縣級公立醫院牽頭與11家鎮辦衛生院建立“緊密型醫療利益共同體”。2018年,全縣進一步改革創新醫保支付方式,合理規劃縣域醫共體建設,確定由寧強縣中醫醫院、寧強縣天津醫院兩家縣級公立醫院牽頭與全縣18個鎮(辦)衛生院組建2個縣域緊密型醫療利益共同體,實現了“互聯網+醫療”鄉鎮全覆蓋!搬t共體”模式的建立,不僅改變了醫保支付方式,還破解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難題,在方便群眾就醫的同時,有效降低患者支出、提高醫務人員收入!搬t院脫胎換骨,患者愿意來了,收入提高,醫生不想走了!
10.“不孝醫生”許向東:救不回父親,至少我還能救你
10月14日,陜西省寶雞市第三人民醫院醫生許向東在醫院17樓手術室正準備給一名85歲患者做手術時,突然接到護士電話,在醫院16樓重癥醫學科搶救的86歲父親病情惡化,他在確認患者情況平穩后疾步至搶救室,但此時父親的心臟已經停止跳動,永遠離開了人世。面對父親的逝世,許向東萬分悲痛,在面臨后事需要料理的情況下,他想到樓上手術臺上的患者還需要他去手術,毅然返回到17樓手術室,全神貫注地為患者進行了手術。許向東感人事跡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節目報道后,在全社會產生了強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