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7月27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趙俠 段文斌)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近日放歸17只人工救助康復的朱鹮幼鳥,這是今年以來該保護區第11次救助放歸活動,目前共放歸救助朱鹮51只。

  保護區高級工程師張躍明介紹,截至7月20日,保護區今年累計救助朱鹮158只。與往年相比,救助任務明顯增加,救助范圍涉及漢中、安康兩市。近期收治的病傷朱鹮中90%以上是當年新生個體,救助的高峰期在6月。救治原因主要是當年離巢出飛朱鹮幼鳥因為飛翔、覓食能力較弱,所以他們在初飛中可能會撞到樹上或者一些建筑物上,導致受傷;還有一些個體因為覓食能力欠缺,又和父母落單,長期找不到食物,饑餓導致無法飛翔而由保護區收治,有極少數個體會受到其它動物傷害。

  張躍明介紹,朱鹮從野外救助回來后,首先要進行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的檢測,預防疫病傳染,然后工作人員會精心治療和飼養,盡快讓其恢復健康。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康復和觀察研判,對于已經具有飛翔和自主覓食能力的健康個體,在達到野外放歸標準后,保護區將在合適時間、地點讓他們重回自然;而對于那些無法在野外自主生活的個體,則會繼續在人工繁育中心進行收養,讓他們“衣食無憂”,安度余年。

  張躍明說,通過對2019年保護區救助的朱鹮進行統計分析,被救朱鹮中幼鳥占總數量的56%,畸形鳥占4.2%。從野外救助朱鹮的信息來源分析,絕大多數都是當地群眾提供的,朱鹮保護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這和當地群眾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