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2日電(記者賀迎春)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為監測京津冀區域發展變化,服務國家戰略,國家統計局、北京市統計局和中國區域經濟學會聯合開展了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課題研究。經過持續研究和修改完善,構建了基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的區域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并測算了2010年以來區域發展指數,對區域發展情況進行監測評價。
根據該研究,京津冀區域綠色發展出現積極變化。京津冀區域綠色發展指數波動上升,2017年為143.22,與2010年相比,年均提高6.17個點;其中2013-2017年平均上升幅度為9.42個點,表明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進入實施階段后,生態環境的聯防聯治成效明顯,區域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高。
在節能減排方面,區域能耗持續下降。與2010年相比,北京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31.5%(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天津下降35.0%,河北下降34.5%。在空氣質量方面,區域PM2.5年均濃度由2013年的1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7年的64微克/立方米,下降了39.6%。其中,北京由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8微克/立方米;天津由96微克/立方米降至62微克/立方米;河北由108微克/立方米降至65微克/立方米。在綠色投資方面,區域節能環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2.9%上升至2017年的5.5%,提高了2.6個百分點。其中,北京由2.2%上升至6.7%,提高4.5個百分點;天津由2.0%上升至3.4%,提高1.4個百分點;河北由4.1%上升至5.3%,提高1.2個百分點。在生態建設方面,區域人均城市公共綠地面積由2010年的14.43平方米/人增至17平方米/人以上。其中,北京由31.94平方米/人增至37平方米/人以上;天津由14.79平方米/人增至21平方米/人以上;河北由9.59平方米/人增至11平方米/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