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年輕的烘焙師在給面包做造型↓↓↓
這是一位年輕的技術員,在做焊接↓↓↓
這是一個年輕人在整理花束↓↓↓
如果您足夠細心的話,可以看到這幾張照片的一個共同的因素就是這些年輕人穿的衣服上都有中國的國旗,這些年輕人參加的是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這次比賽中國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有多好?共獲得了16枚金牌、14枚銀牌、5枚銅牌和17個優勝獎,金牌、獎牌團體總分都是第一。
世界技能大賽被稱作是技能界的奧林匹克,中國代表團的63名選手,參加了6大類全部56個項目的比賽。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應當為這些年輕人喝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另外有這么多的年輕人參與的世界技能大賽,又如何能夠吸引讓更多的年輕人去投入到學一門技術這樣的領域中去?
優異成績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經過層層選拔,能參加代表職業技能發展先進水平的世界技能大賽,應該說,每一個項目,每一位選手背后,都代表著一個國家職業技能教育的水平。我國從2011年首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至今已參加5屆。而這次在俄羅斯喀山舉行的比賽,中國的63名選手,幾乎全部是“95后”,平均年齡只有21歲,甚至有“00”后選手,也開始初露鋒芒。
比如花藝項目,上一屆大賽,冠軍得主就是中國選手,而本屆比賽,來自上海的00后選手陸亦煒,繼續讓中國選手蟬聯了這一項目的金牌。
而如此頂級的世界大賽,對一個18歲的年輕人來說,更是一次終身難忘的考驗。
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花藝項目金牌獲得者 陸亦煒:我們的試題都是提前15分鐘才知道的,我們的比賽內容都是屬于神秘模塊,所以我們基本上沒有事先的準備,就靠平時訓練的積累,其實這個是特別特別困難的,然后我跟我們專家團隊一起在賽前十五分鐘整理討論交流,最終確定完成的方案,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驚心動魄的過程,特別的急促,時間短暫,但是又要整理大量的信息。還有就是賽后,當我聽到我是金牌的時候,我們整個團隊跟所有關心幫助過我的人都特別的激動。
一枚金牌,陸亦煒,也為自己就讀的上海城市建設工程學校,贏得了世界級的榮譽。事實上,連續兩屆取得世界技能大賽花藝項目冠軍的選手,也都來自于這所學校。
作為世界職業技能發展的風向標,此次大賽,還增加了新的比賽項目,而首次參加的中國選手,同樣取得了驕人戰績。例如“混凝土建筑”比賽項目。
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混凝土建筑項目金牌獲得者 陳君輝:我們兩個也是第一次參加這個比賽,然后我們國家是第一次參加這個項目,對于很多東西,有很多默認的潛規則,那些是我們不了解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仍然能夠拿到冠軍,這讓我覺得非常自豪。
由于大賽的比賽規則,所有的選手,都是首次參加比賽。一些項目,不僅需要體力,更需要腦力,尤其是一些之前不被看好的職業技能項目,這些參賽的年輕面孔,也都給我們帶來了驚喜。
廣州城建技工學校副校長 計林: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建筑類學校,所以對學生的培養,特別是對學生技術技能方面的培養非常非常地重視,那么特別這次獲得了冠軍之后,是對我們這么多年來對學生人才培養一個肯定。很多孩子認為說技工學校出來之后做藍領太辛苦,會沒有前途。那么通過我們的世界技能大賽我們的選手奪得冠軍,表明我們身邊的人也一樣能夠成長成才。更大的一點是引導了更多的青年、學生來學習技能。
主持人 董倩:我們連線中國代表團的團長,同時也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的張立新司長。我想聽聽您的感受,喀山之行您最大的感觸是什么?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 張立新: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中國代表團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實現了新的突破,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我們這次的喀山之行,我就想用實力兩個字來形容。所謂實力一是體現在硬實力上,中國代表團參加了56個比賽項目,我們在有些項目當中,像數控車、數控銑、制造團隊、焊接以及移動機器人這些項目當中,都是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先進制造的水平,是代表著硬核的實力,沒有實力很難取得金牌,有些項目通過機器來測量的,這些都體現出我們的實力應該說是具備的。
第二方面就是體現了我們國家在職業技能發展全面發展的能力,我們56個比賽項目,其中有52個項目獲獎,獲獎面達到了93%,那么六大類比賽我們都有獎牌,特別是我們過去的一些短板項目,比如說去年連線的時候白巖松曾經問我,作為舌尖上的中國,烹飪為什么我們成績不好,我說比賽比的是西餐,但是即使是西餐項目,我們這次也是一路逆襲,從46個參賽代表隊中脫穎而出,獲了第三名,十分不易。
再有我們作為魯班的故鄉,過去在木工項目比賽里面成績也是不是太理想,但是這次我們制作項目當中實現了銀牌,木工,取得了優勝獎,那么砌筑我們蟬聯了冠軍,新參賽的項目混凝土建筑和建筑石雕,一躍取得金牌,這也展現了我們作為魯班之鄉這個實力,第三點就是體現了我們技能選手的軟實力,這些比賽中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選手發揮十分突出,表現十分優異,他們在場內沉著冷靜淡定從容排除干擾,執著專注進行比賽,在場外他們熱情友好,自信文明有禮,展現了中國技能青年的良好精神風貌,成為喀山賽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所以從這幾個方面上來看,我認為中國隊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名副其實、實至名歸的。
主持人 董倩:上一次參加這樣的一個世界大賽的時候,來自中國代表團的一些年輕人還有一些有點畏首畏尾的,不大適應這種國際比賽的場合,但是您講今年參賽這些年輕人的選手的精神面貌完全不同了,為什么會發生這方面的變化?
張立新:這些精神面貌的變化,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驚喜,這和我們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十分注重選手的文化、知識的學習,以及心理素質的培養鍛煉是有關系的。我們在日常訓練工作當中,對選手在身體意志品質心理和語言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培養,特別是我們堅持請進來走出去,把選手送到國外多參加一些國際技能大賽鍛煉他們的應變能力,也請一些外國優秀選手和專家到國內和他們共同學習,進行相互學習借鑒,這些都鍛煉了他們綜合適應能力,所以他們出去之后顯得非常從容淡定,這是他們取得好成績的一個重要原因。
主持人 董倩:我們有蟬聯冠軍的項目,有金牌三連冠的項目,靠的是什么?這說明什么問題?
張立新:這次比賽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是十分不容易的,我們16塊金牌當中,只有6塊金牌是上屆比賽金牌,上屆比賽金牌里面有9塊我們這次沒有拿到金牌的,但是我們還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說明我們在整個職業技能競賽領域里面的整體實力是提升了。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那么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第一個方面,最近這些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出臺了很多政策措施,也加大了投入,社會上對工匠精神的理念逐步的深入人心。
第二方面就是我們國家的產業門類齊全,我們每個比賽項目,都有非常好的企業來支撐,給我們提供先進的設備設施,我們都有相應的院校給我們進行培養訓練,這就是我們的一個綜合國力的一個體現。
第三個方面就是我們能夠堅持科學訓練,我們通過參賽不斷地理解把握世界技能大賽的先進理念和標準,在加強技能訓練的同時加強選手的綜合能力素質的提高,所以我們經過多方努力吧,應該說也是不負眾望,取得了這樣的好成績。
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從事職業技能?
29日下午,來自廣東的選手們,一抵達廣州機場,就受到了來自多方的迎接,其中就包括他們所在的院校。這一次大賽,廣東省參賽的選手和參賽項目,數量都居全國第一,而中國一共獲得的16枚金牌中,有8枚都是廣東選手獲得的。
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綜合機械與自動化金牌獲得者 鄭玉輝:我完成了這么多年心中的夢想,因為從2013年開始到現在,已經奔波了6年了。我身后有一個很強大的團隊,支持著我前進。
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數控車項目金牌獲得者 黃曉呈:我現在很激動,特別感謝我的專家、翻譯還有教練團隊,還有我的學校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這次題目還是充滿挑戰,但是我沉著奮戰,最終戰勝了困難。
這兩名冠軍選手,都來自廣東機械技師學院,這所院校,有著獲獎無數的強大實力。學院從2011年開始參賽,5屆大賽共獲得了9金2銀4銅的優異成績。而早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時,學院所取得的成績,就已經給這所學校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力。
本屆大賽,廣東機械技師學院在數控車、數控銑、綜合機械自動化、制造團隊挑戰賽項目里,又獲得了4枚金牌,金牌數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占廣東的一半。
同樣,作為另一個職業技能教育的重要區域,上海選手,在世界職業技能大賽上的成績也同樣斐然。其中,上海市楊浦職業技術學校,已經連續參加四屆比賽,在車身修理項目中分別獲得了兩金一銀的成績。學校校長卞建鴻,每次也都以項目保障團成員的身份,直接參與了大賽。
在卞校長看來,學校在車身修理項目上的絕對優勢,得益于長期與企業的良好合作。
上海市楊浦職業技術學校 卞建鴻:比如說我們校企合作這塊接近市場這塊我們做得比較好,我們校企合作的單位,一個是瑞典卡爾拉得汽車修復公司,汽車要修理你要有設備對吧?那么他們是世界上是屬于最好的。第二個就是我說上汽的合作,他們企業的技術工人,我們通常講的,現在就是創造的工匠,他們給我們的學生進行授課,對我們學生(有)幫助,包括要上課,要有獨立的設備,先進的設備以外,還得要有耗材,那么這些耗材,我們都是上汽集團給我們提供的。所以說我們能夠跑那么快,得益于校企合作,同時除了對學生以外,實際上對我們學校的老師,也是一個能力的一種提升了,這個眼界就是瞄準了市場,對接市場。
但是,即使取得了如此優異的成績,上海市楊浦職業技術學校,眼下卻依然面臨著招生難的問題,而在卞校長看來,社會觀念和生源,都決定著國家技能教育的未來。
上海市楊浦職業技術學校 卞建鴻:過去職業教育是要做大,現在的職業教育我們說是要做強,職業教育要做精品,現在職業教育整個這個按比例來說,愿意讀職業教育的學校學生還是不是很多,就是現在人們的觀念就是讀不好書,去職業技能學校,從世界技能大賽來看,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能夠拿世界技能大賽金牌,都是很優秀的選手,都是很優秀的學生,他不僅僅是動手能力強,他學習能力也應該是很強的。
主持人 董倩:在這次世界技能大賽中取得金牌,或者說取得獎牌的這些孩子,未來就業,如果按年薪算的話他們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未來?
張立新:我們這些獲獎的年輕工匠,他們都具備很強的職業技能水平以及知識理論方面的能力,也具有創新創造方面的能力,所以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能夠發揮非常大的作用,無論在企業,從事生產,還是在院校從事教學。
主持人 董倩:如果掙錢跟這些名校相比的話,會比名校的掙的多,還是比名校的畢業生掙的少?
張立新:他們這些工匠,獲獎之后,我們國家各級政府會給他們相應的獎勵,也會授予他們一些榮譽,那么他們今后所取得的薪酬與他們的實際能力一定是相吻合的,所以說有些這些工匠,這些選手們有些可能會被到一些企業,特別是一些高新企業招聘,我想他們的收入不會太低,應該是比較高的,哪怕是到院校當教師,他們因為起點比較高,所以我認為他們的職業發展前景非常光明,會給我們樹立一批新的職業技能英雄,也在全世界能夠形成一個崇尚技能這樣的一個好的導向。
主持人 董倩:通過廣泛的傳播,這些年輕人取得的成績,會不會讓他們成為更多的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會不會來誘導更多的年輕人來走入他們曾經走過的路?
張立新:這也是我們積極參與世界技能大賽,并且在技能大賽上著力取得好成績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中國,從事職業技能并不是所有青年人向往的職業,我們還有很多傳統觀念需要克服,特別是很多年輕人對影視明星、體育明星可能更加執著關注,對從事職業技能這方面沒有什么吸引力,那么我們這些冠軍選手們,這些獲獎的選手們,我想就是給他們樹立了一個特別好的導向,那么他們從事技能一樣可以實現精彩的人生,技能一樣可以成就夢想,我希望在這方面我們能夠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在全社會打造職業技能英雄,樹立職業技能成就夢想的導向。
主持人 董倩:很多家長都覺得我寧愿讓孩子上一個好的大學,哪怕他畢業以后就坐一個辦公室,一月就掙有限的錢,我也不大愿意讓孩子上技校,但是通過這樣的一次世界技能大賽這些中國年輕人取得的優異的成績,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年輕人在未來的人生中照樣可以有非常優秀的表現,現在我們取得了在賽場上的金牌,我們更期望在職業上有更多的人能夠培養金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