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明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多個省份陸續發布的2020年一系列重大投資項目中,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占據了相當的比重。

  從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到營銷管理、服務支撐等,數字化已經滲透到產業鏈、供應鏈、生活鏈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促進經濟從主要依靠人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投入向全要素生產率驅動轉變。日益深刻的數字化變革,催生了以5G、數據中心等為代表的“新基建”蓬勃生長,不僅在穩投資、穩增長、促消費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而且為孕育創新、促進轉型、培植發展新動能提供了營養豐富的“土壤”,給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旺盛的生機活力。

  “數字化”風生水起,創新助力生產生活。數字經濟其實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更直觀、更真切地領略到數字經濟的“魔力”,也對我國創新能力、創新成果有了更具象、更深刻的認知。無論是“無接觸外賣”“網上政務”,還是個人健康碼、在線辦公、企業“碼上復工”,等等,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廣泛應用,給生產生活和社會運轉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正是在這樣的現實場景之下,無論是政府、產業層面還是社會大眾層面,都對抓住機遇加碼數字經濟發展寄予了更多期待。

  “大數據”提檔加速,創新賦能經濟發展。近些年來,黨和政府秉持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步伐,先后出臺《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從技術研發、成果應用、基礎設施、平臺建設等方面描繪好頂層設計藍圖,對加強戰略性、網絡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做出重大決策部署。著力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促進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與制造業、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地推進傳統產業鏈的數字化改造,必將有力助推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的成長、成熟和壯大,給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新基建”洪流奔涌,創新中國活力澎湃。創新是第一發展動力。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中國信通院發布的《5G產業經濟貢獻》認為,預計2020至2025年,我國5G商用間接拉動的經濟總產出約24.8萬億元。順應大數據時代數字經濟發展潮流,布局“新基建”為數字經濟護航,凸顯出與時俱進、順勢而為、創新發展的戰略定力和決策智慧。加大“新基建”硬件投入力度,不僅可以有效促進消費提質升級,而且可望有力助推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激活我國經濟穩定增長的潛能,給“六穩”政策落地提供強勁支撐,推動國民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