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興安盟8月7日訊(記者 武曉娟 董家朋 張相成)8月4日,記者來到了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音德爾鎮長發村肉驢養殖園。在興安盟采訪期間,經常見到的是牛和羊,藍天白云下,見到成群的驢,還是讓人吃了一驚。不覺疑惑,這個村子為什么會養驢呢?
“主要是養牛羊的比較多,競爭激烈,再加上養驢的收益也很可觀,帶動了貧困戶脫貧”。長發村支部書記李曉輝介紹。
長發村位于音德爾西南10公里,轄4個自然屯,總人口528戶1419人,現有建檔貧困戶49戶86人,其中正常脫貧47戶83人,未脫貧2戶3人,貧困發生率為0.21%。201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1000元。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近年來,為了提升產業引領發展能力,長發村采取以“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打造肉驢養殖園。同時,以肉驢養殖園為依托,帶動群眾發展肉驢養殖業,培育肉驢特色養殖專業村。“2017年至今,養殖肉驢平均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近20萬元。”李曉輝說。
目前,長發村肉驢養殖園肉驢存欄130頭,已帶動沒有勞動能力的15戶2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